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怀念旧版 | 校史馆 | 网站导航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艺教特色>>艺教科研>>课题研究>>课题过程>>文章内容
实施策略的研究报告 虞赛玉2010年获奖论文
发布时间:2013-01-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网站管理员
实施策略的研究报告 虞赛玉2010年获奖论文

《区域性推进中小学民族特色卡通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虞赛玉  201010 获中国教育学会第23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011获江苏省中小学“师陶杯”三等奖

【摘要】自跨入21世纪以来,卡通漫画因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逐步走向产业化。在上述背景下我们武进区教研室抓住契机,组织开展了《区域性推进中小学民族特色卡通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通过卡通课程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传承本土文化艺术,提高学生的卡通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观;通过研究,形成具体的区域性民族特色卡通课程教学的框架机制,探究美术区域性校本教研的新模式。

【关键词】实施途径  课堂教学 兴趣小组活动  艺术实践活动 实施效果

【正文】

众所周知,自跨入21世纪以来,卡通漫画因其幽默的画面、夸张的表现手法、可爱的造型和人人皆可“玩”的特点,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逐步走向产业化。例如教材上,广告上,包装袋上,信纸上,报刊上等等,无处不在。不仅读者群日益扩大,而且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卡通漫画爱好者正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卡通漫画的创作。自常州成为“动漫数码城”,从2004年起,每年一次的国际性、国家级的“中国国际数码艺术周”这一数码界盛大活动在常州的举办,又无疑给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带来极大的先进性、科学性与指导性。在上述背景下我们武进区教研室抓住契机,组织开展了《区域性推进中小学民族特色卡通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现将其实施策略的研究报告分析如下:

一、实施途径:

(一)对美术卡通教材编写的分析和思考

全区教师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层次的美术课程标准、校本课程、民族特色等特点,编写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加强了主题性单元化编排;大容量、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广泛地覆盖美术的各个领域;一个单元里综合多种美术活动方式;加入“拓展与研究”的教学内容);分层次、可选择的内容和目标。

同时在编写过程中不断分析和思考以下问题:

(1)到底什么是卡通?处于“视觉文化”语境下的现代卡通又包括哪些内容?

(2)如何为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精选终身学习卡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如何在既满足学生兴趣又不增加学习难度的基础上学到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

(3)如何培养学生拥有一定的卡通欣赏能力?

(4)如何使卡通教学深入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想学想做,并能激发学生想象和创造的活动?

(5)如何使卡通教材中有限的内容适合不同条件的学校和教师?如何为教师提供选择的机会并进一步引发出教学的拓展和创造?

(6)如何在卡通教学中体现“人文性质”?如何体现世界的多元文化、联系当地的传统文化?如何与学生生活的家庭、学校、社区或城市相联系?

(7)如何有机地与其他学科综合、与研究性学习相联系?如何成为展示学生学习和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等等。

(二)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多元文化”是人类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课堂教学中通过广泛吸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艺术,反映出“多元文化”的特点,使学生们逐渐建立起以全世界文化为背景的审美视野,形成“全球意识”,这是21世纪国际化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和博大气概。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体现“多元文化”的内涵。大到不同地域、人文、时代,小至不同主角的身份、性格、家庭社会环境,都可在娱乐中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本土文化的独特性。

2、课堂教学手段的丰富性

课标中提出要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材质进行美术活动。教师在卡通教学中不断锻炼学生收集并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种废旧的材料(如纸盒、纸板、泡沫、瓶子、蛋壳、绳子、丝带、种子、金属线、棉花等)将卡通形象与材料造型、色彩、质感和肌理并加以巧妙的装饰和串联,最终制作成漂亮的物品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把内容设计成学生有兴趣的活动。如通过下列教学活动不断完善卡通教学:

通过卡通画与教材整合教学,如《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泥塑》课题,教师通过相同课题开展教材模块拓展赛课活动,如采用泥塑和旧报纸捻卡通人物的造型手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中国水墨写意画教学探究水墨写意元素在卡通造型中的应用;

通过体验吉祥物的创作思路和源泉以及对部分吉祥物的探究和分析,了解其造型元素、色彩和卡通形象的基本创作方法,利用相关本土的美术元素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吉祥物;

通过优秀动画片里的资源来学习美术欣赏各个模块。从中国优秀的水墨、剪纸、木偶和皮影动画中,多个角度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画传统艺术。从欧美动画中,了解到壁画、建筑、历史、科技及圣经故事,从日本动画中了解风俗传统和服饰文化,结合美术欣赏模块教学、绘画模块、工艺模块的相关学习,既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又使他们从新的角度认识世界的优秀文化艺术,认识到民族文化与本土动画片发展的关联。

通过从多角度观察卡通形象特点,让学生选择自认为最棒的角度来写生或人物形象的再创造。

通过同桌之间的交流,说出对方的特点,习惯动作表情等等,然后画出同桌的基本形,再用优美的线条、夸张的造型进行改画,改画成卡通形象,或者可以“偷梁换柱”,把同桌改画成比较相像的动画里的人物形象。

一幅漫画,以讲“笑话”的形式给学生欣赏(听漫画),让学生自己看(看漫画),自己说(说漫画),让学生自己创作(画漫画),自己评(评漫画)或把漫画中的主人公替换成学生进行模仿表演(演漫画)等等。

通过多媒体美术教学,学生通过奇奕画笔绘图软件进行自由的勾勒卡通人物形象,逐步完成勾线—添置图案背景—上色的过程。

此外,通过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现代化卡通漫画先进软件——数位板的演练,大大提高了手绘动漫的速度,克服了许多上色引起画面脏乱的弊端,更为广大学生开阔了学习卡通的视野。

3、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教育的渗透

将卡通教学注入德育教育、民族文化资源、角色扮演等多种元素,以其他学科的内容引发美术活动。比如播放不同情绪的音乐要求学生将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用卡通漫画的形式来表达对该音乐的感受和联想。

通过民族文化的角度、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分析文学中的神话、寓言故事等,从而以卡通漫画形式来编制故事情节。如《九色鹿》、《愚公移山》、等。

通过对地区乡土文化的挖掘与探索,通过完整的一套卡通漫画绘制的流程来实现卡通教学的尝试一体化。如常州市的羊斌老师,她通过完整的一套卡通漫画制作流程:师生搜集当地淹城地方文化——师生整理故事情节——人物角色安排——人物卡通漫画形式绘制——最终制作的《淹城公主》一系列卡通漫画丛书,最终赢得了全区美术教师、学校、家长等多方认可。

通过关注重大新闻以及当今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如“汶川地震”、“环保”“反腐倡廉”、“炒房热”、“养生之道”等事件,激发学生以“丰子恺漫画”的形式揭示社会现象,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作欲望。

通过运用照相机、摄影机等现代影像技术,参与卡通美术活动,通过照相机拍摄或扫描人物图片,经过数位板人物、背景等的绘制,快速实现了卡通漫画的精确度和速度。

运用计算机技术完成美术作业。当学生创作了自己的卡通肖像后,建议学生:“把你的卡通肖像扫描进电脑,缩小后做成“卡通妙妙贴”,把全班同学的“卡通妙妙贴”都做到班级网页上,做成能打开我们个人页面的按钮,一定会非常有趣而别致。将自己已经绘制好的小卡通连环画,试用Flash软件创作小动画片,通过班级网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能看到。

(三)兴趣小组活动

在浓厚的卡通学习氛围中,开展卡通的欣赏与制作兴趣小组。学生通过参与兴趣小组活动,逐步了解了卡通的历史文化知识,掌握了不同风格的卡通漫画。从人物局部的制作,到人物角色设计,从背景的绘制到上色,到人物的构图、神态、动作、服饰、透视、背景的处理等学科知识,在活动体验中更深入地认识了卡通。同时各个学校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市级、区级卡通漫画比赛。此外,结合本土民间文化,组织学生以卡通漫画的形式宣传本地特色文化、习俗及名人名事,将优秀的作品推荐至报纸报刊发表。

(四)艺术实践活动

在卡通课题研究和开发过程中,我们也进行了许多艺术实践活动,如课本剧、班会活动、专题艺术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等。

用儿童喜欢的动漫卡通形象再次打造包装,变成有生命力的动漫人物与小学生零距离接触;将课本中的《巴黎圣母院》改编为漫画形式,以角色扮演来表达文章主题,实现了卡通教学与文学欣赏的整合。

在班会课上,卡通形象成为卡通主题的宠儿。如圣诞晚会上,现场动漫作品创作比赛和卡通动漫歌曲演唱和经典卡通明星动作表演等形式,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表演能力,又鼓励了学生接触健康的娱乐活动,欣赏健康的动漫作品;从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喜爱的娱乐活动,同时让学生们娱乐身心,丰富生活,展示自我,在课余生活得到一定的放松。

专题艺术活动:如展开卡通与手工、卡通与装帧、卡通化妆舞会、卡通储蓄罐制作、卡通动物聚会、卡通城堡、卡通乐园等活动。如武进区某学校在每年的美术节都制定一个与卡通有关的主题。如蔬菜设计、纸盘设计、方凳设计、吉祥物设计、卡通真人秀等活动。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学习卡通动漫的浓烈兴趣,体验到了动手参与卡通制作的乐趣;另一方面,这种大型的装置设计活动为学校举行大型艺术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增强了学校的“名校效应”。

在每年的艺术校园文化艺术节,如举行关于科技、春节、校园文化、奥运等主题美术比赛,卡通的形式是学生最受欢迎的技法表现形式之一。

二、实施效果分析

从课题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精诚合作,认真研究与开发课程资源,结合当地的优势和教学特色,以现有的资源和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卡通研讨活动,并写下了不少理论学习性文字,提高了美术教师的课改觉悟,丰富了教师们的教学手段,为区域内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觉平台,培养了一批卡通型的教者。

1、课程内容开发

我们的教材,一方面由于时间紧,人力、资金、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也由于我们编写水平有限,始终处于探索、研究和尝试的状态,所以,最终总会留下一些不足或遗憾,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解决、日益完善。值得欣慰的是,四年前定下的教材编写思路和基本框架还能勉强跟上飞速前进的时代步伐;翻开课本也能明显感到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层次的卡通教材不同的设计特色、颇具新意的教学活动设计和新颖的学生作品。

课程内容涵盖面较为广阔,起点较低,它以学生们喜爱的卡通画为主线,从卡通的形象塑造、卡通故事的情节创设,到用各种不同的材料来制作卡通形象或卡通情景,教材内容的可伸缩性很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具体的教学设施条件和自己的教学思路来调整教学内容及其难易程度。同时,教学中覆盖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资源,加强学科联系,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更加多样的文化情趣。卡通教学还不断注入德育教育、民族文化资源、角色扮演等多种元素。

中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作品中还是缺少了一些民族特色和创意,没有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自己的民族精神融入其中或缺少了对文化资源的驾驭能力。所以,将卡通与当地民间文化结合,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发掘,如历史画像砖、戏剧、剪纸、皮影、木偶等等,其图示化元素可以与漫画相契合,从而走出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卡通漫画之路。

2、美术课堂资源开发

新课程下的美术课堂应该是多元化的,卡通不再局限于书本,课堂不再固定在室内,教师可经常带领学生外出写生,或参观动漫城等搜集资源,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让课堂成为真正开放的课堂。

为了避免陷入“无目的的创造”,我们作业或活动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想一个主题”,还要“写出设计说明”,不但使学生都能围绕主题进行思考、想象和设计,而且都能不同程度地考虑到与主题相关的人文内涵,加深了对卡通设计的理解。

在卡通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思考与发现,减少复杂的理论陈述和传授,提供一些不作结论的内容,用反问句让学生回答,无唯一标准答案,效果会更好;通过卡通教学,学生逐步掌握了表现技能与创造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能力、表达与创意能力、与别人协作的精神与能力、与社会沟通、协调的能力。

3、制定相关校本课程。

根据课题组统筹安排,教师们针对自己研究的理论范畴,结合个人情况和学校实际,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学校情况的校本课程教材,并获得了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

4、认真撰写探究性的优秀论文。

卡通校本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规划》、《探究儿童画——连环画在卡通漫画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小学阶段的儿童漫画教学》、《区域性中小学民族特色的卡通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让学习成为孩子兴趣的原动力》……在省级、市级、区级的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的佳绩,为课程的实施与探讨研究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支持材料。

5、积累大量的教学素材,需建立区域性网络教学资源库。

本课题的教师们针对自己学校不同的教学特色和地区差异,研究整合出了适合自身的教学内容,并及时积累教学素材,在教师的交流平台中及时互通有无,分享经验。教师们不仅教学手段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课堂作业的评价,师生从属关系处理中,也处理得得心应手,有了一套评价体系,并且在顺应时代思潮中不断地更新。

卡通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又永无止境的研究课题,值得每个教师不断深入研究和开发。

 

参考文献

《动画角色设计》      李铁、张海力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卡通造型设计》      俞英、金高华 编著   东华大学出版社

卡通漫画入门技法大全   安吉尔松本 编著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新课程初中美术教学案例》      王大根 主编   少年儿童出版社

《美术教学论(上海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 王大根 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阳光路 邮编:21300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