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怀念旧版 | 校史馆 | 网站导航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艺教特色>>艺教科研>>课题研究>>课题过程>>文章内容
浅谈色彩教学中色彩感觉的培养 (吴燕 2010年获奖论文)
发布时间:2013-01-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网站管理员
浅谈色彩教学中色彩感觉的培养 (吴燕 2010年获奖论文)

浅谈色彩教学中色彩感觉的培养

吴燕2010-12获武进区教育学会二等奖

【摘要】:由于学生分不清颜色和色彩的关系,缺乏真正直接的光色体验,因此他们常用观念的颜色、习惯的颜色作画,容易把对象画成单色的素描,使绘画作品色彩单调。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在色彩的学习当中过于强调素描的基础作用,以唯素描才能担当的形准要求去对待色彩的表现,使色彩课程徘徊在素描的阴影之下,色彩教学中的这些问题不及时得到解决,不仅使色彩教学长期处于一种基础训练与艺术表现、技术与艺术相脱离的状态,同时也不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管理得到拓展。

【关键字】:色彩感觉  创造力  艺术表现

长期以来,教学中色彩往往是学生视为难以掌握、教师也认为较难指导的科目。习惯的色彩教学,常常是让学生在作业中从打轮廓、画明暗、铺大色调到仔细刻画直到完成。初学色彩的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往往是只能观察固有色彩的感觉,形成僵化的色彩习惯。由于学生分不清颜色和色彩的关系,在本质的光色影响和关系等方面又缺乏真正直接的光色体验,因此他们常用观念的颜色、习惯的颜色作画,容易把对象画成单色的素描,使绘画作品色彩单调,缺乏色彩感觉和整体色彩美感。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在色彩的学习当中过于强调素描的基础作用,色彩写生仍旧以造型素描为主调,以素描的形准去衡量和修正画面的色块,以唯素描才能担当的形准要求去对待色彩的表现,使色彩课程徘徊在素描的阴影之下,忽略了色彩训练的真正意义。因此,色彩教学中的这些问题不及时得到解决,就会影响色彩教学的改进与提高,不仅使色彩教学长期处于一种基础训练与艺术表现、技术与艺术相脱离的状态,同时也不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管理得到拓展。怎样解决上述问题?经过多年实践,谈谈笔者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           研究静物摆置,开发学生创造力

摆放静物是色彩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应特别注重各静物之间色彩搭配、质感搭配以及整体布局的疏密关系、平衡关系、黑白灰关系、色彩空间的协调等诸多因素。尽量引发学生表现欲,例如,在景物摆放时,教师为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留几组静物或级个物体让学生自己摆放,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点各显神通;有的学生感觉很好,但有的学生在审美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时教师只要对有问题的部分再加以讲解和稍加调整就可以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又活跃了班级学习气氛,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静物与衬布进行合理组合与安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行色彩搭配的创作过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意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色彩感觉。

二、           加强理论学习,注重艺术表现

绘画色彩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双没有经过训练的眼睛是发现不了色彩的,还得依靠色彩知识、色彩理论去指导实践。色彩关系的辨别出来靠感性的观察之外,还需要用理性的头脑去分析、去判断。学生具备了相应的色彩理论知识才会使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成为可能。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画家,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素养;另外也要具备一定的色彩理论方面的知识,如光与色的关系,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在画上的表现,不同色彩的情感表达等等。有了这方面知识,我们笔下的色彩才会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色彩知识的传授也应符合每个学生不同心理特点、不同的个性和不同情趣,这样才能使他们对色彩知识牢牢地掌握并应用于实践之中。

三、           多作小色稿练习,多画小的构图作品

色彩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因而必须不断探索、创新和发展。色彩基础教育中的各种具体问题的解决都是在塑造和改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训练他们的观察方式和思维方式,这本身就是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是培养个性、创造性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基础。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眼睛对色彩的敏感度维持的实践很短暂,因此在色彩写生中,增加小构图、小色彩稿的练习非常有必要。因为小色彩稿画幅小、时间短,限制了对细部的刻画,因此小色彩稿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抓住并表现物象的整体色调、大的色彩关系。因此在培养学生敏锐的色彩整体感觉,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扩大学生的色域。

四、           欣赏名师作品,找出美的规律

美术又称为视觉艺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实际是通过眼睛的观察来实现的。因为观察而产生思考,因而找出全面表现色彩的语言。欣赏优秀美术,除了作者本身的思想内容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色彩欣赏。这里我们谈到哲学原理中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物质的变化是通过内因而产生的,内部因素决定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对内部变化起能动作用。美术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色彩关系就是这样的哲学道理。如北京故宫里的建筑严谨有序,体现一种权力和等级的观念,而黄色作为基调更显出高贵神圣而威严的气氛。因此学生明白了黄色的含义。实践证明,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对学生的色彩感觉的提高有显而易见的帮助,例如印象大师凡高的《向日葵》中明快、绚丽的色彩,莫奈《睡莲》中典雅、微妙的色彩等。在中学阶段,由于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因而学生比较喜欢追求个性对这类作品肯定有极大的兴趣;那么教师因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作品,帮助他们将作品中错综复杂的色彩关系理出头绪,这是一种非常有益的理性理性的视觉训练,特别是整体色调与局部色彩关系的分析与理解感悟等方面收益更为明显。

做为美术教师,应从全方位培养人才的目标出发,无论学生今后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从事何种职业,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审美品位的提高都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冯建亲  《理论•实践•研究  色彩》20081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阳光路 邮编:21300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