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教学中对学生气质的培养
吴燕2011-12获江苏省教育学会三等奖
【摘要】:气质是根据人的姿态、长相、穿着、性格、行为等元素结合起来的,给别人的一种感觉,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并受到人的世界观和性格等的控制。在美术色彩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途径,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独特个人气质,促进形成良好精神面貌,有效增进人际交往,使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上的提高,最重要是个人的全方面能力的发展,最终得以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
【关键词】:色彩教学 气质 能力 发展
我们在品评一个人的时候,除了形容长相用漂亮、美丽等外在形容词外,用的最多的可能就是气质,我们常常会形容一个人“某某长得不是很漂亮的那种,可是气质非常好,很有味道”。我们也经常能够听到有很多人来评价美术学院的学生“很有气质,一看就是搞艺术的”,事实上美术学院的学生也并没有刻意地装备一些东西来显示自己的所学专业,可就是能被人一眼看得出来是“搞艺术的”,也就是说,美术学习能对个人气质的形成产生很重大的影响。而一个人的真正魅力主要在于其特有的气质,这种气质能真正影响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甚至是人际交往。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形成个人的气质是体现教育真正意义的一个有力体现,在多年的美术色彩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色彩教学对学生气质的培养有很明显的作用
一、色彩学习显现学生气质
气质是根据人的姿态、长相、穿着、性格、行为等元素结合起来的,给别人的一种感觉,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并受到人的世界观和性格等的控制。它的特点一般是通过人们处理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显示出来的,并表现出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在色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色彩知识的学习和色彩绘画的技能实践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对他自身的气质会有明显的体现,而通过对学生气质的了解也便于在色彩教学工作中的教学策略方法的针对性运用。
(一)色彩知识影响穿着和品味
一个人的气质最直接的体现便是他的穿着和打扮,这是视觉上的第一感受,而色彩的搭配会是气质表现一个很明显的体现。举例来说,一个喜欢穿着色彩鲜艳服饰的人,往往会使性格开朗、气质奔放的人;而一个喜欢穿着各种灰色套系的人,往往会是一个性格文静、气质沉稳的人。色彩的不同搭配还会使同一个人散发不同的气质体现,因此如今也经常能够在一些媒体中看到色彩专家指导色彩搭配的信息,从服装配饰,到城市色彩规划等等,不同的色彩搭配体现不同的气质和风貌。
(二)色彩绘画表达显现性格气质特征
在学生的色彩作品中会出现很明显的不同画面效果,有的画面色彩浓丽,有的画面色彩清丽;有的用笔大胆、奔放,有的用笔细腻、规整;有的画面布局精妙、与众不同,有的画面布局中规中矩、四平八稳。这些不同的绘画表达都体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和气质,所谓“画如其人”,从一个人的绘画作品,尤其是色彩作品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个性气质信息。
(三)作品品评体现人际交往能力。
在进行色彩作业评价鉴赏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胆大心细、能言善道,有些学生胆小怯懦、不善辞令;有些学生能说很多却答不到点子,有些学生回答简短但却直达中心。从学生的作品评价反馈的信息中能够充分地体会到每一个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而由此亦能体现出不同的个人气质。
二、色彩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气质
(一)色彩知识理论化
气质的体现需要有知识的底蕴来支撑,越是理论知识丰厚其所体现出来的气质也越明显。色彩绘画不是单纯地去靠感觉画,主要是依靠色彩知识、色彩理论去指导实践。单纯地依靠感觉,色彩关系的辨别出来靠感性的观察之外,还需要用理性的头脑去分析、去判断。学生具备了相应的色彩理论知识才会使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成为可能。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画家,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素养;另外也要具备一定的色彩理论方面的知识,如光与色的关系,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在画上的表现,不同色彩的情感表达等等。有了这方面知识,我们笔下的色彩才会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有了理论知识的支撑,色彩绘画作品所体现的内容越丰满,绘画者在绘画过程中也越笃定,其表现出来的个性气质也越明显。
(二)绘画过程统筹化
色彩的绘画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描摹过程,这必须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有统筹的过程。如果没有科学而系统的步骤和方法支撑,绝对不可能会有好作品出现。以写生为例,即使去掉选择和布置静物的过程,从开始绘画算起简单一点有如下步骤:统筹布局即画面的构成、色调等的大方向,起稿,铺大关系,单体塑造,调整。在这个作品的完成,需要有一个从完整到局部再到完整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有效地训练自己的全局把握能力、个体塑造深入时的耐心等等,每一个步骤都能训练不同的气质方向。而学生的气质倾向的个体差异在这个过程也会有所体现,有些的全局把握能力强的,则会画面整体;有些细心的,则在个体塑造时比较生动等等。而绘画风格的选择也会因为个人气质的不同倾向而有所不同,大体的会有写实性风格的,写意性风格的,和介于两者之间的风格。绘画过程中,越是统筹得完整、全面,作品的画面效果越好,而学生的气质特点也越明显。
(三)作业评价多样化
作业的评价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相互交流的最好契机。充分利用好这个过程有助于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评价作业的时候在一般情况下总是老师讲得多,学生谈得少,这样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自然得不到体现和锻炼,而为了增加学生的评鉴能力和沟通能力,我们经常是多种评价方式交替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评,分别在对方作业上写下有点和不足以及改进方向;分成小组讨论本组成员中最好的和最差的作业,原因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评出全班最好和最差的五张作业等等。这些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肯说、不评价,慢慢变化成有见解,并且见解独到的情况转变,增强了个人分析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相互沟通能力,这样色彩学习进步了,相互沟通增加了,学生的气质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微妙发展,是多赢的有效途径。
三、培养学生气质没有标准
(一)气质并没有好坏之分。
气质并没有好气质和坏气质的划分,气质只是给人们的言行标上某种特别的个人色彩,它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一个看起来高贵大方的人,不见得其所做的也都是品德高尚的事,而一个看起来普通的平凡无奇的人,可能他确实在做着伟大的事,每个人都不能单纯以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气质而决定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取向和真正价值。任何一种气质类型的人既可以成为品德高尚,有益于社会的人,也可以成为道德败坏、有害于社会的人。气质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任何气质的人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在不同实践领域中取得成就,也可能成为平庸无为的人。
(二)气质培养避免“机械化”单一性。
学生不是产品,每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阅历、生理条件、生活环境都不一样,自然都有其不同的性格特征,其气质表现不可能会一样,在进行色彩教学时都应该切实地根据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向符合其性格和身心发展程度去影响他的气质发展方向。举例来说,一个性格沉稳,追求细节的学生,培养气质方向自然也是文静和稳重,那么在色彩教学时教给他的绘画风格就可以是写实性的画风;同样的一个学生注重大局的把握,而性格又洒脱细化不受拘束的话,就可以在色彩绘画时教给他写意性的绘画风格。也就是说在色彩教学过程中的气质培养应该区分学生不同特点而有方法的区别对待,不能将学生当做“产品生产”一样,每一个学生都是统一标准,这样既不可能培养出气质,也违背了教育的真正意图。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5309.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