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情感,共建和谐美术课堂
张桔2011-12省三等奖
【内容摘要】:情感是人类智慧的基础,是学生发展智慧的起点,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最佳切入点。在教学中,应把握学生性格特点,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理,注重以情为纽带,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拓展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和主体地位,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竞争,从而促进情感和思维创新的和谐发展。教师要放下权威,用理解和爱唤起学生灿烂的笑容,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的变化,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使每一堂美术课都成为情感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情感 课堂 气质
一、《课程标准》中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情感
美国心理学者经过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个人成功因素中80%的作用在于“情商”,而只有20%的成功因素是“智商”。换句话说,只有“情商”与“智商”充分发展并相互协调的人才能成为天才与伟人,“智商”中等但更重视“情商”发展的人将来能成为人才,而只注重发展“智商”不注意发展“情商”的人最终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的确如此,“没有人的情感,则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应该充满情感。在教学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理,注重以情为纽带,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拓展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和主体地位,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竞争,从而促进情感和思维创新的和谐发展。
在学生心理成长、发展过程中,情感发展是他们社会化发展过程中两个相互联系和协调的基本方面。中学生情感上的健康发展会对他们认知发展,社会适应,道德形成,潜能开发,个性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调节、催化、保证的作用。反之,会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造成障碍,甚至可能会产生难以逆转的不利影响。因此,中学美术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要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这是深化素质教育、开发学生主体潜能的一项不容基础性工程。
《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情感是人类智慧的基础,是学生发展智慧的起点,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最佳切入点。通情才能知理,情通才会理顺。许多学生是由于喜欢这个老师而喜欢这门学科。有了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师生才能配合默契,教师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生能更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课堂是一个舞台。在这几年的课堂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关注学生情感,营造轻松、和谐的美术课堂氛围,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轻松自如地展现自我的舞台,而且也让作为教师的我从中获得了许多乐趣。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等都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内容的程度。学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只有关注学生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动态,才能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需求。一个好老师,就是要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而这离不开教师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和谐的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一节好课的必要条件。
二、教师应了解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情感需求
气质类型是指表现为心理特征的神经系统基本特征的典型结合。目前,心理科学尚未能编拟出构成气质类型全部特征的完整方案。但是,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划分是当前人们普遍能够接受的观点。 心理学研究认为 ,气质类型偏于多血质的这类学生有粗心大意,虎头蛇尾,兴趣多移的弱点。老师应该注意要求他们在学习中认真细致,刻苦努力,在激起他们多种兴趣的同时,要培养中心兴趣;在具体活动中,要求他们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善于思维等个性品质。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批评时要有一定的刺激强度,但又要耐心细致,尤其要做好转化后的巩固工作,防止反复。 气质类型偏于胆汁质的这类学生为人热情,豪放,爽朗,勇敢,进取,主动,但他们性格中也有粗暴、任性、高傲,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弱点。对于此类学生应该要求他们要善于控制自己,能沉着地、深思熟虑地回答问题,发表意见,活动中保持镇静而从容不迫。要注意培养他们扎实的工作作风,达观自制的待人态度。对他们的教育不可急躁粗暴,而应慢言细语,实实在在、干脆利落地讲清道理,努力抑制他们的激动状态。
气质偏于粘液质的这类学生一般班里默默无闻,容易被人忽视。但他们大多个性沉稳,安静勤勉,且不防碍别人。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应着重培养他们高度的积极性,灵活性等品质,防止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执拗等不良品质,杜绝不必要的冷漠和萎靡不振。 气质偏于抑郁质的这类学生,平时给人以呆板而羞涩的印象,这类学生最易出现伤感、沮丧、忧郁、孤僻等行为现象。但在友爱的集体和教师的关怀下,又能充分表现出细致、委婉、坚定、富于同情心等优良品质。对这类学生,老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具体的帮助。要着重发展他们的机智、认真细致、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优良个性品质,防止怯懦、多疑、孤僻等消极心理的产生。要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在评价过程中给予称赞、嘉许、奖励等,批评时“点到为止”。创造条件,安排他们从事有一定困难,需要与他人交往和配合的工作,以鼓励、锻炼他们的勇气。 比如:我在教孩子画素描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就是性格很开朗,家庭富裕,但实际上缺少鼓励与关爱的孩子,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就一直鼓励他,鼓励她画的好。如果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那就非常完美的等等。他就非常卖力的学习,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班还有一个男生,非常的调皮,家庭氛围也不错,如果你对他和颜悦色的话,他就特调皮,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就非常严厉,也不开玩笑。于是孩子就比较怕我,学习很认真。课后我总会当着她母亲的面表扬他学习认真,希望继续努力。孩子非常听母亲的话。
三、学困生更需要教师关注其情感
学生的学习程度肯定是不同的,情感的交流是促进学习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是必要和重要的,而困难的学生更是需要教师关注他们的情感,他们想学习,每个学生都想自己学好,都学要有表现自己和表达自己的愿望,既然教师是扮演引导和帮助学生的角色,关注他们的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他们会体会的到,他们就会知道自己是一份子,一部分,觉得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爱学生就要关注他们,尤其是关注他们的情感。
任何人生下来不是天生就是人才,都要通过学习,实践去获得他努力争取的一切。学困生同样享受教育的权利,你不能因为他们笨,记东西慢就对他们视而不见,或把这些学生搁在一边,漠不关心,或一味批评、漫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微笑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学习转化的动力。正因为这样,教师就更应该主动去与之交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
作为教师,如果想真正关注学困生,首先要在思想上、心灵深处关爱他们。
鼓励为主: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是什么,鼓励他们不要放弃。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太多的障碍,他们很少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此长久以来,他们不是“迎难而上”,而是“知难而退”。于是课堂上,我尽力发现他们会的问题让其回答,并大肆表扬,给他们信心;但发现他们要松懈放弃的时候,及时找他们谈心,为他们加油鼓劲。适时地给他们“扇把风点把火”,让他们能积极争取更好的未来。
帮助学生结对合作:课堂上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并有小组发言人发言,每次发言人轮流担任。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也会有发言机会,并且他会积累组内其他同学的经验。绘画训练时安排画得好的学生与他们结对子,带动其主动学习。课后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及时向对子生请教。学生都很积极地想和画的比自己好的同学结对。
与他们交朋友,用个人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带动他们,使之“亲其师,而信其道”。 对那些因为家庭或其它原因而厌学的聪明孩子,要深入了解他的内心想法,解开“心结”,帮助他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于面队困难和挑战。同时,我还发觉其实不少的学困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但他们在其他方面都有一定的才能。正如我们常说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因此,我就借此机会安排他们为我或为同学做一些其它的工作。结果,往往他们都能完成的很好。我就可以不断的鼓励和肯定他们,从而,这些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也就往往能够活跃起来。
给智力较好,习惯较差的学生多一些鼓励;给智力较差,有上进心的学生多一些指导;给智力较差,习惯较差的学生多一些时间。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要放下权威,用理解和爱唤起学生灿烂的笑容,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的变化,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使每一堂美术课都成为情感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