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变市民,生活乐陶陶
五月的天空,万里无云;五月的阳光,灿烂明媚;五月的心情,欢欣愉悦。我们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小记者一行8人在老师的带领下,奔赴新北区薛家镇参加“薛家——耸起一座新城”大型采访活动。当汽车缓缓驶入薛家镇区的时候,我们不断地为眼前所见而惊讶:但见高大的厂房巍然矗立,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清澈的河流轻轻环绕,绿树掩映,花团锦簇……这就是薛家镇吗?这就是在我们的印象里边远、闭塞甚至有点落后的薛家吗?是什么给她带来了如此重大的变化,她的变化又给她的人民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想起我们的采访任务,我们个个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了。
参加过在中心广场举办的简单而又隆重的开幕式后,匆匆而来的薛家镇建管所沈文伟副所长带领我们小记者走进了新市民社区。漫步在小区之间宁静、美丽的中心绿地,我们的目光不断的被科普画廊的精彩内容,被乒乓长廊里的激烈对决,被篮球场上的龙腾虎跃所吸引,久久不愿离去。徜徉其间的老人,静谧安详;学步的婴儿,活泼可爱;风华正茂的少年,青春飞扬……
沈所长介绍说:“薛家镇原先工业基础薄弱,基础建设落后,可以说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2003年,行政区划调整以后,薛家镇才迎来了大发展的良好机遇。3年来,党委和政府以非凡的勇气魄力,大力推进拆迁安置工作。拆迁了111个行政村,安置了一万三千多居民。你们看,”我们随着沈所长的指引看过去,但见绿树红花之中,座座大楼林立,“这就是我们从2003年以来投资18亿圆为安置大量的拆迁农民所新建的新村——顺园小区。占地1500亩,建筑面积达到了155万平方米。已建成了顺园一村、二村、三村、五村,最新的八村也以开始动工新建。”沈所长的介绍引起了我们一阵阵的啧啧惊叹。
小记者提问:“这么大的工程,在建设中你们一定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你们是怎样面对的呢?”沈所长回答:“高起点规划,高要求管理,以发展的眼光,追求生活质量的全面现代化。是我们工作的宗旨。我们也以能参与的大规模建设而自豪!”短短的几十分钟采访,沈所长的手机不断的响起,他向我们展示了薛家镇一线的建设者的繁忙和自豪。
告别沈所长,我们心中另一个好奇更加浓烈:那些告别了土地的拆迁农民们,他们现在生活得怎么样呢?在顺园二村,我们走进了一户普通人家。女主人张阿姨50多岁,看到我们小记者上门采访,热情得不得了。张阿姨家平时只有老两口在家。120平米的房子分为三室一厅一厨二卫,装修的朴实无华,收拾的一尘不染。天然气、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线,安装到户,家用电器不多,该有的却一样不少,真是典型的小康家庭,小康生活!我们问张阿姨:“搬迁后,您的生活有了怎样的变化呢?”张阿姨回答说:“丢掉了手中的农具,离别了田耕生活,打起欢快的小鼓,唱起悦耳的小调,与老伴长谈漫漫人生,和儿女共享天伦之乐……我们现在的生活呀,是轻松快乐,无忧无虑!”“哇!”我们都惊叹,“阿姨还会写诗呀!”张阿姨笑着说:“不是我会写诗,而是我们的生活就像一首诗!”
结束了田间地头的忙碌,阿姨平时做什么呢?这是我们都很关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可充实了。”阿姨如数家珍般的告诉我们,“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腰鼓队,每天早晚都要参加训练,唱歌跳舞,可忙了。我还是社区的志愿者,每天为维护我们社区的安全和卫生出力。”
阿姨还会唱歌跳舞?我们一致要求阿姨给我们表演一个。阿姨大方的答应了我们的要求。我们齐声合唱<<北京的金山上>>为阿姨伴奏,阿姨在客厅里为我们扭起了欢快的大秧歌,看着她由衷的笑脸,轻盈的步伐,我们的小记者也不禁被感染,学着她的样子,跳起舞来……
短短的半天采访给我们的感觉是意犹未尽。薛家人民创造了一个奇迹,三年时间耸起一座新城。薛家人的精神风貌更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我们希望更多的“薛家”崛起在常武大地上,崛起在中国,崛起在世界……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 黄虹ly6018 花旭娇ly6044、杨涛ly、许亿ly6067、夏逸涵ly6006、曹磊ly6022、花春琪ly6034、张珏ly6038
指导教师:崔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