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怀念旧版 | 校史馆 | 网站导航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之窗>>德育常规>>社会实践>>文章内容
小记者龙城闹元宵
发布时间:2009-02-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网站管理员
小记者龙城闹元宵




难忘今宵

——正月十五“元宵节”常州天宁禅寺游记

 

乘着大巴,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进了常州城。不一会儿,远远望见气势宏伟的天宁宝塔。我们到了,到了被誉为“东南第一丛林”的天宁寺。

先是在寺院门口转了一圈,紧接着我们来到天宁寺南侧的素斋面馆吃晚饭。第一次吃素斋面馆里的面食和汤圆,感觉非常爽口。

吃完晚饭,我们在门口等待着“乾隆皇帝”下江南“第四次”来到天宁禅寺。这是今晚这场大型演出的开场戏和重头戏之一。寺门口铺好了代表着高贵和庄严的红地毯,天上不时飘过各式的孔明灯,天宁寺正门口人头攒动。我们被包围在人群之中,安静却充满期待。

七点整,整个天宁寺佛光普照,成了灯火通明的常州城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七点刚过,乾隆皇帝驾临。大家都举起相机拼命拍照。我们一看,更是随着人群往前挤去。“乾隆皇帝”原来这般模样,他五官清秀、满面红光、举止端肃,更引起了很多女孩的欢呼。皇后和妃子们也一个赛一个地雍容典雅,赏心悦目啊!

百年难得一开的天宁寺正大门打开了,“乾隆皇帝”在诸多侍卫、妃子以及寺院住持的簇拥下,大步踱进了正门。可惜我们这些小民无缘走一次正门,只能满心羡慕地目送他们,然后再从西门进寺。

刚从西门进去,晚会就开始了。一个大型的舞台,正对着天宁宝塔,场景、灯光、道具,一应俱全,显然准备周全。节目很快到了精彩之处,歌剧、戏曲、民族舞蹈,在五彩华光下,充盈着元宵节民俗的欢庆色彩,让人在陶醉之中不知不觉长了见识,吸引住了每一位游客的脚步。他们听得那么入神,我们都不好意思过去采访,担心破坏了他们这时候美好的情致。这可是今晚常州节日的压轴大戏。

刚刚还静得出奇的寺院,顿时成了快乐的海洋。

看了一会儿节目,我们决定去观音苑猜灯谜——这可是元宵节的一个传统节目。灯谜多种多样,猜中了还有小奖品拿;如此有趣的活动,怎能错过。苑中,一条条写满灯谜的红丝带在晚风之中飘扬。从一开始,这儿就聚集了很多人,一拨又一拨,男女老少。我到了跟前,先挑了一条灯谜“一家有十一口”,猜“我国一个朝代名”。思忖片刻,我觉得应该是“周”,因为“吉”不就是“十一口”加在一起构成的吗?拿去一问,居然猜对了,实在让我异常高兴。游客们有的沉思,有的浏览,有的欢呼,大家都非常自在地玩乐着……这样的场景,让我看到了节日之中大家的情趣和放松。同时,还有很多游客在观音苑旁边的河边放河灯,在旁边的亭子旁、龙船上放孔明灯,于是天上地上,灯火交映,让人在这星星点点、密密麻麻的美好祈愿中感受着节日的盛大祝福……

到处是欢乐的人们,到处是精彩的节目。

一番游玩之后,我们进了天宁宝塔。一上台阶,迎面而来的是乾隆为寺院题写的“龙城象教”匾额和楹联,气势逼人。整座宝塔壮观,宏大,厚重,清新,典雅,给了我们巨大的震撼。走进大殿,这才感受到真正的气势不凡,空空荡荡的大殿里只有粗壮的圆柱高高的支撑起高大的屋宇。从室内的楼梯上了三楼,整个天宁寺尽收眼底。远眺寺院全景,我们顿时觉得心旷神怡。我们一行几个徒步又爬了几层,然后因为时间关系退了下来,留下了一点小小的遗憾。

欢乐的时间总是过得最快,天上一轮明月和地上的精彩节目交相辉映。但是,已经过了九点了,无数个漂浮在天空上的孔明灯照亮了我们回家的路。都说“月明星稀”,可是今晚圆月依塔而起,天灯闪亮如星。今宵,难忘;难忘,2009年天宁寺的元宵节啊!

(小记者:虞婷 陈霄琳 韩淼 陈琳 何倩 指导老师:王超

行走在传统中

洛阳高级中学  杨希 范家慧   指导教师 蔡建泉

29日,传统的元宵佳节,因为我校《常州日报》小记者苑的特别安排,这个节日我们过的有滋有味,与众不同。

下午5点,我们就来到了常州城西的篦箕巷。作为洛阳高级中学小记者的代表,我们将在这里登上龙舟,“陪侍”“乾隆皇帝”做他的第四次“龙城游”(历史上乾隆皇帝七下江南,3次到常州喔)。我俩感到特别的荣幸,伙伴们也戏称我们是“御前侍卫”

篦箕巷是古代毗陵驿的所在地,紧靠古运河,千载不息的运河水见证了常州的昔日繁华和今日富庶。我们到达这里,一眼就看到了运河岸边停靠的3艘龙船,龙船飞檐翘角,金璧辉煌,在落日余晖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岸边已经挤满了观望的群众,大家都在好奇而焦急的等待着“皇帝”的驾临。

锣鼓响起来了,两个狮子舞起来了,人群也开始沸腾了。只见红地毯的远处,一位身著缁衣的老僧缓步走来,人群里立即喊出了他的法号“松纯大和尚”,大和尚慈眉善目,向人群微笑致意。原来方丈也是来恭迎皇帝的御驾的。接着,只见在一大群太监、宫女和文官武将的簇拥下,“乾隆皇帝”终于到来了。皇帝还是很年轻英俊的哟。

在“皇帝”的迎领下,我们登上了龙舟。船缓缓地开始行进在古运河上,天色渐渐的暗下去,一轮皎洁的明月升起在远方。当此明月,我们不禁一起吟诵起《春江花月夜》里的名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龙舟慢慢驶过文亨桥,有活泼的孩子手指碰触着古旧的栏杆,在大声的唱着古老的歌谣。龙舟驶过西瀛里古城墙,有衣着时尚光鲜的年轻人在一起笑着叫着放飞一盏盏的孔明灯。红红的灯光缓缓的升起,温暖而安详,一点点一点点的,慢慢上升成星光……今夕何夕,我们竟然感到了迷失。作为90后的年轻一代,我们离开传统文化太久太远了。

短短半小时的行程,匆匆太匆匆。我们跟着“皇帝”在东坡公园上了岸。街灯明亮,霓虹闪烁,这是我们熟悉的生活。传统的东西也许不都是好东西,但是没有了传统,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们为今天的收获而欣喜。一次不平凡的经历,教会了我们思考。

上元佳节 盛世歌舞

洛阳高级中学  徐佳

一个大红的“善”字悬挂在舞台上,在桃花图案的映衬下十分显眼,元宵舞会的主题昭然若揭。随着悠扬乐声的弥漫,舞台前广场上聚集的人越来越多。

晚上1920悠扬的乐声戛然而止,舞台演员们手拿金色的大扇子步上舞台,随手一挥间,千古万象仿若在眼前一晃而过。舞,在鼓声回旋的钝响里,旋转,跳跃。扇子在抑扬的乐声中忽而扇动,忽而静止,仿若悠悠的历史在舞台上滑过,时而快步,时而驻足。

盛世狂欢。在天空中不知何时飘起的孔明灯的照耀下,千年古刹舞出春秋繁华的美梦。快节奏的音乐,配以浑厚而有力的击鼓声,仿佛是历史奔腾的长河滚滚而来。历史与现代互相交织融合,真正的盛世狂欢呼之欲出。

一曲《江山无限》,将观众的热情尽数激发,随之而来的一首《向天再借五百年》,让观众近乎沸腾,欢呼声,鼓掌声,照相声不绝于耳。歌手与观众时而招手致意,时而语言互动。身后来往的人群也都停下了脚步,屏息凝神,倾听着康乾盛世的无限江山。

随着一句“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叫好声与鼓掌声交织划过长空,震撼了我,震撼了古刹,也震撼了整个龙城。

身边的观众或窃窃私语,或高声称赞,不时传来“这个节目不错”,“唱得很有味道”,“这次没有白来”的议论声,演员的表演为这次的晚会作了一个完整的铺垫,越来越多的游人走近舞台,加入到欢呼的人群中,就像一个大家庭的联欢。

挤出喧嚣的人群,想出来透口气,仰头,便看到空中陆续升起的孔明灯。一盏盏的明灯漫过浩浩夜空,与一轮皎洁的明月相呼相应。没有星星的夜,便放起了孔明灯,让远方的人一同分享这佳节的欢乐,也为孤独的月亮送去人间的欢乐。有了孔明灯的陪伴,月亮似乎也变得明媚起来。

远方的人,看到这天边缓缓升起的灯,也会分享这一边的欢乐吧。灯光连起一片,在空中像星星般明明灭灭,渐行渐远,这盛满思念和祝福的灯,如精灵般翩跹,也将幸福撒满人间。

漫漫夜空下,有思念穿梭的轨迹,也有祝福飘飞的航程。这上元佳节,此处的欢乐,我们都与彼方共享。

舞台的不远处有祈福的摊位,几张桌子拼凑出的临时摊位上摆着祈福卡和用来许愿的丝带。前去祈福有学生、老人,也有情侣和刚有宝宝的父母,当我问到为什么要祈福时,他们个个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回答:“希望身边的人都健康幸福啊!”看着他们亲手将祈福的卡片、丝带挂在灯笼上、系在树上时一脸虔诚的表情,我情不自禁地和他们一起笑了。节日的气息在古刹上空弥漫,久久不散,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甜蜜而幸福的笑容。

                                                   指导老师:岳敏峰

莲灯微光里的梦

洛阳高级中学小记者:姚陆春秋 胡娇凤 储倩云 指导教师:包涵军

  今晚的天宁寺,华灯初上,佛光普照。这里的每一处灯火,曾几何时漾起多少诗月与繁华……

  上元佳节放河灯对于我,算是一次与几千年前水上漂着的古老文化的美丽邂逅吧。夜色中的河塘别有一番韵味。安静的氛围阻止不了我们内心的激动,老师为我们点亮了莲灯,随即我们蹲下身子,轻轻的将它放进水中。这流淌了几千年关于美的神话亦是几千年前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直至今日凝聚于一盏莲灯之上,暗香浮动,疏影斜痕,诉说着微光里的梦……

  莲灯带着微光,承载着我们的祝愿顺着水流慢慢飘去,一点,两点……古往今来,人类生生世世在编织着梦想与希冀。遥望苍穹,星空闪烁,诉说着先人祈福的呢喃和虔诚的祷告,那梦想如此真实,因为那是人们心中不变的永恒的追求。今夜,我们重新拾起先人的浪漫情怀,将我们的愿望寄托于那一盏盏的河灯之上。那一刻,仿佛是一种岁月的魔力在它身上留下斑驳的痕迹;那一刻,像是一种精神在层层焕发。是文化的力量穿越遥远的时空,呼啸飘逸几千年的浓厚氛围,合在一起凝成一股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

  或许在这样一个世俗的环境中,历数着错综复杂的人和事。金钱名利的诱惑刺痛了人们的双眼。然而,真正能留住文化底蕴和精髓的,也许就在于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关于河灯,它经历时世的变迁,仿若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将所有的喧嚣和繁华收入囊中,将它和经幡一同堆积,堆积成厚厚的历史。也许,见惯了名利场上的阴暗与叵测,我们更需要的是给自己一个心灵净化的空间。再次抬眼,人已越来越多,我们头顶上的天却变得无限高远······

  收回遐想的思绪,我这才发现传统与文化就像是天边的星辰,永不熄灭地照亮匆匆的人生,踏实而厚重地记录行路的痕迹。即使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仍可以采撷,收获希望,去体味一种美。

  循着古人的来路,追溯历史的旅程永无止境······让我们用宽阔的胸怀迎接波澜壮阔,用真诚书写文化传统的厚重与责任。

  放眼望去,我们的莲灯已漂出很远,零星的光点闪烁依旧,但它所传达出的意味却永远不会远去……

猜灯谜,庆元宵 

洛阳高级中学    虞秋璐 王炜飞 陈芳 刘哲烨  指导教师:张瑛

今日元宵,天宁寺一片欢腾。

这千年古刹,大雄宝殿规模宏伟,修缮一新的宝塔肃穆、典雅、厚重、壮观,庄严垂顾众生,祝颂天下安宁,塔前的华表腾龙翔云,参天古树诉说着它悠久的历史。在朦胧的夜幕下薄薄的雾霭缭绕,更添一种古典的韵致。

暮色渐浓,各处彩灯渐次亮起。观音苑花灯如昼,引得多少人驻足流连。吉庆的红色灯笼映红了一片天空,仿佛穿越千年而来:上元佳节,帝城不夜,火树银花,彩灯如潮,“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景象;百姓杂陈,观灯猜谜,“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嬉戏热闹,于游戏中得笑乐,一片升平景象。

眼前,一条条红色缎带随风摇曳,翻飞间看到的是似曾相识的墨痕,骤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那是童年甜蜜温馨的味道,是儿时咬文嚼字冥思苦想而后豁然开朗的快乐;那是汉字三千年的古老美丽,是东方韵味的独特魅力。

这儿,没有老少之分,没有尊卑之别,有的只是一份放归童真的回忆。每个人都沉浸在传统游戏的无限喜悦中,暂时抛开工作和学习中的繁重压力,在都市生活的喧嚣和忙碌中得到这片刻的放松,露出自然愉悦的笑容。这时候,熟悉的,素未谋面的,都在谜题的招引下亲密起来,大家挨挨挤挤,互相提醒,相视一笑中,心的距离近了。

忽然,身旁一对牵着手的情侣吸引了我的注意,男孩一手拂起红带,认真读着上头的谜面:“独留花下人,有情去无心,打一字。”读完,一脸的迷惘,转而露出一点窘态,想是怕在女孩面前露了怯,不好意思吧,一个劲地摇头。这下,把女孩逗乐了,用细细长长的手指轻轻一点男孩的头,柔柔地笑道:“笨蛋,不就是‘倩’字吗!”男孩脸一下子红了,揽住女孩的肩,两人又去看旁边的谜了。眼前的甜蜜恋人让我觉得,元宵节,其实也是如此浪漫温馨。

黛黑的夜空中天宁宝塔吐万道佛光,五彩光照下的华表柱祥云升腾,一轮圆月清气浩荡,数盏带有人们美好祝愿的孔明灯徐徐升起,这是一幅何等静谧的画面,这是一个多么吉祥的圣境!

想起塔内一幅楹联:“慈航通彼岸以自在力显大神通,甘露洒人间现清净身说平等尘。”希望所有的日子都像现在一样安宁,祈愿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幸福。

 

元宵节观传统工艺

元宵佳节,观灯赏月,是富有诗情画意的赏心乐事。这不,我们洛阳高级中学的小记者,在这一天,来到千年古刹——常州天宁寺,热热闹闹地过了个令人难忘的元宵节。

以前也去过天宁寺很多次,可是当我再次来到这里,我惊呆了:平日庄重清净的佛门圣地,今天却人流如织,灯火阑珊,流光溢彩,热闹非凡。你瞧,那边在猜灯谜,放河灯,这边又在观花灯,看演出,当然还有登宝塔。可最让我们着迷的却是一些传统手工艺。

我尤其喜欢传统手工艺中的捏面人。看着那些五颜六色、惟妙惟肖的面人,我不禁为老师傅的精湛手艺折服。瞧,那些各色的面团在他手中,就像活了一样,捏一下,揉一下,搓一下,一个个鲜活逼真的面人就做好了,让旁观的我们目不暇接。你看,这“福娃”、“孙悟空”、老水牛等等,各个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

然而我忽然想到,这些古老的手工艺,正在逐渐离我们远去,又忍不住有了些许的伤感。商品经济下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使传统手工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冲击,似乎传统工艺的消失即将成为定局。而一旦它真的消亡,恐怕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因为它们的价值,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有了它们的存在,才会让这个世界更加完美、精彩!它们值得我们保护,而那些发扬传统工艺传统的老师傅们更应该让我们尊重啊!

沐浴着天空的一轮明月,看着眼前的这些传统手工艺人,再看看那些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心中五味杂陈,于是买了两件以作纪念。忽然想到,国家不正在采取行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吗,那么,这些传统工艺肯定也会受到关注吧,这样一想,我的心中就像空中瞬时绽放的烟花,不禁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充满了希望。

作者:周逸雯  秦雨杰        指导老师:马晓峰)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阳光路 邮编:21300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