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怀念旧版 | 校史馆 | 网站导航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之窗>>生命教育>>心理教育>>文章内容
炎黄儿女行中华礼仪(活动方案)
发布时间:2013-11-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网站管理员
炎黄儿女行中华礼仪(活动方案)

洛阳高级中学“阳光心灵  和谐成长”生命教育周系列活动之

“炎黄儿女行中华礼仪”

——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方案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学校是人成长的摇篮,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是当前德育尤其是生命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把“文明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入手,是全面提高当代中学生整体素养的重要举措。

一、指导思想

以“讲文明 懂礼仪树新风”为主题;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内容;以唱响国歌、遵守规则、实践体验等活动为突破口;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把“讲文明 懂礼仪 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加强与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内容来抓。

二、活动主题:讲文明 懂礼仪 树新风

三、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关于开展2011年常州市中小学生命教育周活动的通知》,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以“讲文明 懂礼仪 树新风”为主题,着力做好礼仪、礼貌、礼节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以此加强与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使全校学生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四、活动思路

要坚持“全面实施、突出重点、逐步推进、重在实效”的原则;坚持“主体参与、实践育人”的原则;从学校教育和学生实际出发,将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及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教师文明礼仪,带动学生文明礼仪,促进家庭文明礼仪,推进社会文明礼仪,使学校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为创建文明校园努力奋斗。

五、组织机构

组长:沈纯芳

副组长:蔡建泉

组员: 冯华忠、张敏燕、崔勇、费云德、戈颖娟、刘超、班主任

六、活动安排

1.把3月定为文明礼仪活动月

A、各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文明礼仪活动方案》。

B、利用晨会、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站、校园网、板报、悬挂横幅标语,宣传文明礼仪知识,提高学生礼仪素养。

C、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家校通,让家长共同参与,形成家校一体教育网络,教育学生养成文明习惯。

D、班级选拔“礼仪推广员”,并设立固定的文明礼仪宣传阵地。

2.行动实施阶段,各班结合学校方案,开展有关活动。

1)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礼仪活动的讲座,学礼仪,知礼仪,并积极撰写学习的心得体会。

2)通过对文明礼仪知识的学习,开展文明礼仪手抄报比赛。

3)多渠道、多手段、多方位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开展身边的礼仪小故事演讲比赛。

4)各班举办一次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5)举行“说文明话、办文明事、走文明路、做文明人”现场签名活动,广泛宣传讲究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6)进行“校园文明之星”的评比和推广活动。

7)开展“我把礼仪带回家”活动,作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向家庭和社会的延伸。

A与父母共同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分享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的心得体会 

B监督家中的不文明行为,编写“家庭文明公约”,共建文明和谐的快乐家庭。

3.考核评比表彰阶段 

1)活动期间,我们将组织文明礼仪监察员专门关注和拍摄校园内文明行为或不文明行为,好的行为我们希望同学互相学习推广,不文明行为我们希望能对学生起到监督和警戒作用。

2)各班根据班内民主评选推荐班级文明礼仪之星每班10%,然后参与年级文明礼仪之星评比,最后各年级推荐候选人参与校级文明礼仪之星评比。

七、总结

1.学校将召开学生、教师、家长座谈会,了解学生在校在家文明礼仪表现。

2.在升旗仪式上表彰各项活动中获奖的班级或学生。

3校级文明礼仪之星事迹将制作成展板在校园内广泛宣传。

                                             洛阳高级中学政教处

                                            2011年3月14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阳光路 邮编:21300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