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高级中学师德讲堂开讲
为了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能力,提升师德形象,我校特地在教职工大会上开辟了“我的教育故事”和“我的教学故事”专栏。每次安排两位教师分别讲述自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或心得体会,与其他教师共勉。
如今新学期开始,我校师德讲堂又开讲了。初一年级年级组长张志刚老师的《“杜郎口”教学模式的一点反思》,讲述了张老师在学习并实施杜郎口教学模式中的认识以及启发;高一年级施红艳老师的《情感教育——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学生》,传授了她在班主任工作中以情育人的经验,强调给学生多一些表扬。
两位老师的故事或条分缕析、肯綮切中,或闪烁理性、意蕴深长,在座的其他老师获益匪浅。长期的实践证明,学校给大家提供的这一交流平台确实起到了案例分析、反思总结、相互促进的作用。(洛高宣)

“杜郎口”教学模式的一点反思
张志刚
从教十多年,但在教学上却感到越来越迷茫与困惑,虽然教学成绩也不差,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上课的气氛是渐趋沉闷,面对少有人发言的课堂,沉重的课业负担,我感到教学的激情也在一点点的消退,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思考:能否有一种教学模式能令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乐于作业呢?
本学期我们初一年级首先对“杜郎口”教学模式进行尝试,面对这样的教学改革,说实话我也是一片茫然,但变总比不变好,所以我是怀着积极的心态来参与这场教学改革的。摆正了心态,也就少了抱怨多了思考。我先按杜郎口的方式把班内人员分成六个学习小组,人员搭配也是好中差相结合。小组内人员固定,制定语数外各科目的学习助理(小组长),做到兵帮兵,兵练兵。预习新课时,小组成员一起研究分析学习目标和重点内容,需要展示时,小组会选出各自的代表抄题的抄题,画图的画图,写答案的写答案,讲解的讲解,组长协调工作,各有分工。开学两周来,我一直在摸索,在不断调整。渐渐地才有了一些感觉,像这一周,我又针对上一周的不足做了适当的调整:我把每天的预习学案提前发下去,让学生回家预习,但这样一来,学生既要面对预习内容,又完成随堂反馈等学习任务,反而作业量加大了,所以我又采用分组作业,减少作业量,但要求学生第二天上课前先小组集体讨论预习目标、重点内容,了解并掌握新的知识点,然后小组集体巩固,对于小组分到的习题,先由小组长或优秀学生讲解习题的解题思路解题过程和知识点的运用,要使组内每位成员都能理解,尤其是学困生,因为在展示环节我要求每组指派学困生上黑板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讲解,要讲清解题过程和重要知识点的运用,以此来体现团队协作精神,这样也就逼着那些学困生去学,能让他们真正掌握至少三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掌握一定的知识要点,而不至于在课堂上无聊的梦游。
实施半个月下来,开班会谈心得、谈感受,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人多力量大,有一些难题几个学生在一起经过讨论就解决了,在争论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以前上课要打瞌睡,现在有了分工,像是分到了责任田,有了兴趣和积极性。以前怕发言,现在能在同学面前勇敢发言了,自信心也增强了。”这说明学生已有了一些变化,他们有了学习的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了。
在实施过程中,我感觉对于“杜郎口”教学模式我们要客观清醒地认识和理解,应结合我校实际,也不能生搬硬套。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所以我想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一定要这个模式,而主要是通过这种模式来强化学生,让我们的学生也敢于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培养集体协作的能力。那么到底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的参与性呢?我是这样做的:
1、任课教师的正确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听取意见。
2、课堂中多激励,多表扬。
3、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合作学习。
4、分组作业,减少作业量,提高作业效率。
5、带点刺激,以小组竞争机制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认为这一点是最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
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仍然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甚至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我们耐心期待、用心探索。
情感教育——用身边人身边事去教育你身边的学生
施红艳
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常做常新的工作。对于不断成长变化的学生,班主任也要不时的变换方法,寻求既有效又省力的教育方式。在我看来,情感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头戏。
中学阶段的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模仿性及好胜性都较强。针对这一心理特征,在情感教育中我特别注重挖掘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以达到促使学生进步的目的。为了鼓励班上的学生积极进取,创设良好的班风、学风,我经常从班上或往届学生中找一些表现尤为突出的同学作为榜样,以此来激励、引导学生。
我记得有一次在地理课上,我班的李同学肆无忌惮地和同桌讲话。我知道这一情况后,把他们找到一个僻静的地方与他们谈话:一方面严厉地批评了他们的错误,另一方面给他们列举了一个事例:我2010届毕业的一位姓吴的学生,成绩相当出色,平时的作业堪称完美。于是,为了帮他提高学习效率,我要求他在我上基础课时,可以自主安排,他却说:“那不行,在讲课中无论内容多么简单,还是有我不会的地方,也有可能老师列举的方法是我没想到的,再说那样做对老师也不尊重”。他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踏踏实实不虚浮,最后以全班最高分的成绩顺利进入本科院校。听完我举的例子,这两位同学感到很惭愧。他们都是天资聪颖的学生,都以名校为奋斗目标,因此明白我举这个例子的用意,自此以后就再没有出现过那样的情况了。而且他们也变得踏实多了,这为他们能在将来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打好了心理基础。另外,在班上,为倡导关心集体和关爱他人的班风,我不时地抓住契机,对班中那些默默无闻为集体服务、为集体争荣誉的同学的事例加以表扬、予以肯定。如:我适时地表扬了默默帮着同学整理放在后墙的画板,还班级一个整洁环境的汪同学;我欣赏肯为同学解答问题的陈同学;我打心底里喜欢热心班级工作的黄同学;还有乐于助人的邵同学,善于为同学解决小矛盾,做同学们贴心人的张同学等都获得了师生一致的赞誉。每当我以赞许、激励的语气讲述事例时,同学们都听得全神贯注,那神情中有羡慕、有赞赏、更有跃跃欲试的冲动。
事实证明,典型事例一经点拨,更容易激发起共鸣的情感,起着催化向上的作用,从而“处处为班级作奉献”的好风气及踏踏实实的学习风气在班中慢慢形成。同时我又把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有显著进步的学生以及为班级争光的学生的名字载入班级的“荣誉册”,这既是对这些同学的肯定,也是一种鞭策,一种积极情感的需要。我还为班上的每位同学建立了成绩进步跟踪表,时刻提醒同学们,在与不同时期的自己对比时他们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进步时的成就感,可以让他们对自己有更多积极向上的要求;退步时的危机感,也会为那部分有所退步的同学敲响警钟。另外在家长会上,我也是以表扬学生家长和学生为主,尽量设立不同的奖项,让绝大多数家长心里得到满足感,期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