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程的最后一课,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特定的意义。本框题是本课的第一框题,在结构和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崇高的理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不懈动力。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基于这样的情况,为了引导学生做好迈进人生发展新阶段的心理和知识准备,本课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理想,了解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的道理,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
二、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以后出生的一代。热爱祖国、志存高远、积极向上、勤奋刻苦无疑是我们学生的主流,但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理想认识模糊,不能正确树立理想;胸无大志、理想信念比较淡薄,甚至较为庸俗;有理想的冲动但缺乏实际的行动,怕苦畏难……这些现象尽管不是普遍,但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通过本课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适应社会进步,增强爱国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
第12 课第一框《理想伴我成长》教案
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 翟丽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理想的含义、崇高理想的作用;了解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及其关系;明确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
2.能力目标:懂得人生不能没有理想、人人需要为理想而奋斗的道理,自觉树立远大理想,提升实现理想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个人理想,认同共同理想;引导学生积极适应社会进步,增强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形成和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树立远大理想和确认肩负历史使命的必要性,崇高理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动力;
2.了解我们的最高理想、共同理想,正确处理最高理想、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
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多媒体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同学制定的奋斗目标和老师的评语。
一:新课导入
展示同学们的理想,并进行点评
提问:1、同学们的理想各属于什么种类?
2、这是按照理想什么来分的?
3、哪种理想起决定作用?
4、历史使命是什么?
5、理想的近义词有哪些?
(一)多媒体展示:
观看视频《新中国60年风雨辉煌》
1、完成学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个百年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1)、请把以下各项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填序号
①共产主义 ②总体上达到小康 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④解决温饱问题
⑤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问:我国将要实现的是哪个目标?
这个目标之后又将是哪个目标?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按理想内容分,这是一种什么理想?这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什么理想?
(3)、结合视频,想一想崇高的理想有什么作用?
(4)、我们当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过渡:当我们知道了自己的使命,又该如何去树立自己的理想呢?
(二)、 请看视频
我有一个梦想“禾下乘凉”!
问:1、崇高的理想对个人有什么作用?
2、回忆视频中的有关话,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树立理想?
三、探究
某初中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通过参加职业倾向测试了解适合自己的职业,通过采访亲戚朋友了解常见职业特点,通过参观工作场所体验职业的甘苦。在此基础上,学校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该校的做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5分)【2010年常州中考】
“学生在初中阶段树立职业理想是很有必要还是为时过早呢?”请发表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学生充分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 :
本科主要内容是理想的作用和让学生学会正确树立理想,对于这一课最有效的学法是榜样带路法,就是学习英雄、模范的成长经历,用榜样的力量带动自己的志向,以便树立正确是人生观、价值观。
深入研究中考要求,对于考点要重点学习,甚至让学生适当的读一读、背一遍都是很与必要的。有利于学生及时掌握基本考点。
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让学生充分讨论,有利于让学生触类旁通,思维发散,联系旧的知识,实现知识的自主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