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伴我成长》
武进洛阳高级中学 谈凌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理想的含义、崇高理想的作用;了解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及其关系;明确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
2.能力目标:懂得人生不能没有理想、人人需要为理想而奋斗的道理,自觉树立远大理想,提升实现理想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个人理想,认同共同理想;引导学生积极适应社会进步,增强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形成和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树立远大理想和确认肩负历史使命的必要性,崇高理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动力;
2.了解我们的最高理想、共同理想,正确处理最高理想、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多媒体展示:
人因理想而伟大
有一位哲学家到一个建筑工地,问三位正在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头也不抬地说:“我在砌砖。”第二个工人抬头说:“我在砌一堵墙。”第三个工人热情洋溢、满怀憧憬地说:“我在创造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厦。”
哲学家说:“一个心目中有目标的普通职员,会成为创造历史的人;而一个心目中没有目标的人,只能是一个普通职员。”
若干年以后……
师:请同学们推测若干年后的情景,并陈述你这样推测的理由。
学生思考回答。(略)
投影:若干年以后,第一个和第二个工人仍默默无闻,惟有第三个工人成为有名的建筑大师。
1.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我在创造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厦”还不是事实,由此请你能推测理想的含义吗?
2.学生讨论、回答。(略)
3.师归纳: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人生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
二:深入认识理想(理想的意义、崇高理想的意义)
环节一:多媒体展示: 林书豪的NBA之梦 《小人物、美国梦》
一个关于华裔篮球少年追逐NBA的故事。他曾因为肤色而被大学篮球歧视,也曾因为履历而名落孙山,但却最终凭借勤恳、奋斗和坚毅赢得了NBA乃至全世界的认可。如今,全美国为他而疯狂,因为在他身上,正在上演这现实版的梦想成真。
林书豪的父母祖籍浙江,早年从台湾移民去了美国,父亲是IT工程师、母亲是会计师,在获得成功的路途上,他们很明白对梦想的坚持和执着有多重要。正是这样的家庭造就了林书豪,父亲林杰明是一位狂热的篮球爱好者,从小他就带着林书豪三兄弟练球。林书豪的天赋比他哥哥和弟弟更突出,当他逐渐将篮球当成自己奋斗的目标时,林杰明给了他充分的鼓励,让他每天喝大量的牛奶,每餐的牛肉以公斤算。虽然林杰明自己只有1.76米,但林书豪幸运的长到了1.91米。当去年夏天NBA宣布停摆时,林书豪即便无球可打,他对NBA的渴望仍从未终止。
在跟随东莞新世纪训练的期间,林书豪随身都带着一个斯伯丁的篮球,很少用CBA球队用的耐克篮球,因为NBA用的就是斯伯丁。
任何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他都坚决不碰。每天训练3次,每次1小时,在停摆的日子里,林书豪从没有间断过,那些5对5、投篮和力量训练让他保持对NBA的憧憬。
环节二:“他山之石、认识自我”——各抒己见
(1)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确立这样的理想?
(2)你认为实现理想的可能性有多大?优势在哪,劣势在哪?
(3)为实现理想,你准备采取哪些措施?
环节三:多媒体展示:
袁隆平:我有一个“超级水稻梦”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现在,我有两个心愿:
第一个愿望就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实现亩产900公斤;
第二个愿望就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1.学生看图片、材料。
2.说出你了解的关于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3.讨论:
(1)袁隆平为培育杂交水稻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动力来自哪里?
(2)袁隆平的“超级水稻梦”对我国乃至人类有着怎样重大的作用?
4.学生回答。(略)
5.师归纳:总结理想的作用——对个人、对社会的积极意义
理想对人的行为有导向、维持和调控的作用。如果没有理想,就会缺少稳定、持久的内在激励,失去前进的动力。
因此,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民族团结和振兴的强大力量。
环节四:阅读流沙河的散文诗《理想》,感受理想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
理想
理想是罗盘,给航船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及,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为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
三、共同理想
刚才我们畅谈的是个人理想。我们知道,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这个集体小到一个班级,大到一个国家、社会、甚至全世界。任何一个集体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那么,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呢?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又是什么呢?
环节一:我收集,我展示
1.学生展示收集的关于我国或当地政府制定的奋斗目标的资料。(略)
2.投影:
(1)总体小康——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2)十六大场景——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工作;
(4)十七大场景——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师归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多媒体展示)。
4.讨论: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对全国人民有什么激励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略)
师:以科学眼光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可以发现,社会发展就是人们不断为实现新的理想而奋斗前行的过程。谁能够说说人类追求理想社会的故事?
学生自由回答。(略)
四:话说使命
过渡:共产主义理想的形成,引发了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前赴后继、奋斗终生的不懈努力。你能列举几个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代表人物吗?
1.(1)革命战争年代:
(2)和平建设时期:
投影图片:七根火柴;丰碑;
王顺友;丛飞;费俊龙;邓建军……
2.学生思考: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向先进人物学习?
结合学习先进人物的体会,谈谈对自己如何树立和实现理想。
3.学生讨论并回答。(略)
4.师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几代人、几十代人坚持不懈艰苦奋斗,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也是有志青年应该确立的远大理想。(投影使命)
五、课堂小结
师设问:这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略)
师总结:我们今天一起畅谈了理想,懂得了什么是理想、理想的作用,了解了我们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我相信,只要树立理想,艰苦奋斗,那么我们离理想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就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
六、课堂练习
从2009年起,某初中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通过参加职业倾向测试了解适合自己的职业,通过采访亲戚朋友了解常见职业特点,通过参观工作场所体验职业的甘苦。在此基础上,学校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该校的做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5分)【2010年常州中考】
“学生在初中阶段树立职业理想是很有必要还是为时过早呢?”请发表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理想的含义、崇高理想的作用;了解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及其关系;明确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通过教学环节的设置突出教学重点:树立远大理想和确认肩负历史使命的必要性,崇高理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动力;了解我们的最高理想、共同理想,正确处理最高理想、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个人理想,认同共同理想;引导学生积极适应社会进步,增强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形成和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在教学中学生互动环节还需加强,从而真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