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生本课堂
2010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让学生收获成功”的理念,努力打造“激扬生命,以人为本”的生本课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探究、讨论的学习方法,独立思考、热烈讨论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合作探究的意识,许多课堂流淌的是思想,涌动的是情感,给人以和谐的美的享受。为了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必须重点抓好两个方面工作:第一,教师必须坚持“三必须、四不、五让”课堂教学操作原则。“三必须”指教师讲课时间必须控制在30分钟之内;必须要有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必须要有互动交流的环节。“四不”指没有学生的自学不新授;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不交流;没有经过学生探究的问题不点拨;没有学生的反思不点评。“五让”指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第二,以《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实施草案》为指导思想,加强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和管理。我们从科学分组、推选组长、起好组名、合理分工、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强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和管理。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中各种学习行为的基本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增强沟通、交流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另一方面,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为了进一步放大“生本课堂”教育优势,形成生本教育学校特色,特制定2013-2014学年度“生本课堂
一、实施目标:
“生本课堂345”教学目标: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增值,即学生更想学(动力值)、更会学(方法值)、学到更多知识技能(数量值)、对学生个人的发展更有意义(意义值)。
二、主要措施:
1.坚持典型引路。以特级教师蔡建泉老师和“生本课堂”教学骨干为典型,充分挖掘其经验和做法。
2.坚持课题引领。结合国家级课题《激发学生正能量,发展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以“生本课堂”教学评价依据和“生本课堂”教学评价表,逐步实现“生本课堂”的推进管理。
3.坚持行动研究。针对课堂教学中的焦点、难点问题,发挥“生本课堂”教学骨干的引领作用,组织教研室专家和“生本课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深入研讨,科学推进,扩大实验群体,提升实验群体水平,形成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典型的系统化和文本化的“生本课堂”教学优势。
三、实施步骤与思路
按照“专家引领、典型引路、骨干先行、氛围推动、科研支撑”的基本思路,同步实施、同步推进,逐步培植洛阳高级中学“生本课堂345”学校课堂特色建设。
(一)、专家引领——强化生本教育理念。学校每周组织一次课堂教学交流,每学期选派10名左右的骨干教师参加全国生本教育培训班培训学习或外出考察。借助于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理论学习、实践研讨等方式,进一步强化生本教育理念。
(二)、典型引路——树立生本教育典型。“生本课堂”教学核心研究团队通过实践探索、课堂展示,组织优秀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推出一批学科生本教学典型。同时借助于学校网络宣传报道,总结典型经验,为提高生本教育普及面和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骨干先行——壮大生本教育队伍。进一步扩大生本教育实验队伍,在原有基础上,形成生本教育学科覆盖面达100%,实验教师逐步增加到70——90%。
(四)、氛围推动——优化生本教育机制。一是完善《洛阳高级中学“生本课堂”实验教学评价依据》和《洛阳高级中学“生本课堂”教学评价表》;二是积极开展阶段性的“生本课堂”实验课、观摩课、展示课;三是校园网开辟生本教学栏目,及时上传生本教育的动态和相关的信息资料,共同探讨,互相交流。
(五)、科研支撑——扩大生本教育成果。以国家级课题《激发学生正能量,发展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研究为载体,结合学校学情、生情,逐步建立具有学科特点的生本教学模式。
(1)语文学科生本教学模式
【新授课】总体思路:新授课要把课文设计成一个个问题,或者说创设出一个个情景,然后引导学生在这个特定情景中去讨论、研究。设计问题时要掌握好“度”:一个是梯度,即问题或情景的设计要体现出循序渐进的原则。也就是说,整堂课讨论的问题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表及里,体现高潮的问题设计在最后;另一个是适度,即过难或者过易的问题不要设计,要让学生“踮着脚摘桃子”,要有思维价值。具体流程:整体感知——品读释疑——思维拓展——合作探究——交流收获
【复习课】总体思路:复习课是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类、沟通的一种课型,其主要任务是理清知识,理清思路,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弥补知识上的缺陷,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纳入已有知识结构,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相对于新授课,学生对于复习课有着相对更多的能动性,因此教师的放开程度应相对更大。
基本流程:前置作业——现场演练——拓展提高——课后巩固
(2)数学学科生本教学模式
【新授课】 总体思路:作业前置,建立自我知识体系,课上学生展示课前所搜集到的知识,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自主地走上讲台,积极地进行分析,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课堂上形成个个跃跃欲试,为争一次参与的机会,互不相让的局面。操作流程:自主预习——课初交流——互动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提升
【复习课】 总体思路:讲义前置、现行梳理、形成网络;题型归类、形成方法。复习课中,学生现行知识梳理、题型归类;在由学生评与议,交流解题思路、互为补充形成网络共同提高。操作流程:前置讲义——知识点、题型展示——交流与质疑——总结提升——针对训练——整理反思
【讲评课】 总体思路:作业前置、先做后评;评在关键点、讲在疑难处。讲评课的关键在“评”。先由学生展示进行自评,再由学生互评,教师评,师生共同评;其原则是:不仅要评“不足”,评“误解”,更要评“亮点”,评“进步”,要评出方向,评出信心,要把它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准则。操作流程:前置作业——小组讨论、交流——班级展示、质疑——总结提升——针对训练——整理反思
(3)英语学科生本教学模式
总体思路:英语教研组在从新角度重新研读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在生本教育的思想、宗旨、理念等培训、学习、交流下,在校内、校外学习、研讨、观摩等系列活动的实践后,遵循教学规律,调整教学思路,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课型,尝试了各种课型的生本教学。
具体流程:
新授课: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点拨归纳---检测巩固
复习课:前置讲义---讨论释疑---展示交流---拓展提高---巩固训练
讲评课:错题展示---点拨释疑---讨论纠正---归纳总结---巩固训练
(4)政治学科生本教学模式
新授课:课前预习 提前感知——课堂探究 提升能力——构建框架 整体把握——课后作业 检测反馈——学后反思 我的疑问(1课时)
复习课:课前预复习 提前感知——构建框架 整体把握——感知考点 把握重难点——夯实基础 课堂巩固——考点梳理 错误分享——联系热点 疑难突破——深化训练 反馈矫正——学后反思 我的疑问(2——3课时)
讲评课:
点评试卷——点评学生——学生活动 教师点拨精讲——变式训练
错误分享 质疑订正
——教师总结
(5)地理学科生本教学模式
【新授课】作业前置:学生自学完成基础知识梳理部分,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自学成果。小组合作:分组讨论预设问题,包括本组所分的问题和全体都需讨论的问题。小组展示:小组代表上台阐述本组所分问题答案;组间竞争,抢答都需要讨论的问题。质疑点拨:学生质疑,其他小组讨论解答问题;教师点拨,总结全课,指导方法。练习巩固:学生边做边答。
【复习课】知识回顾:前置作业展示知识提纲,小组讨论阐述重难点。小组展示:展示复习成果。质疑点拨: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质疑全班,其他同学解答疑问;教师点拨,解疑释惑。习题讲解:学生先自己做题,小组解疑,上台展示讲解。教师点评:突出重点,指导方法。
(6)历史学科生本教学模式
总体思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满足学生的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发挥其特长。在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共成长。具体流程:明确目标、把握方向;问题前置,自主学习;究惑责难;课堂讨论总结归纳、承上启下;理解巩固、知识应用。
(7)物理学科生本教学模式
总体思路:学会预习方法,学会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实验的设计,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养成严谨求实的实验态度。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物理实验探究的思维程序。
【新授课具体流程】知识回顾——问题引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总结展示——巩固应用
【讲评课具体流程】前置作业——小组讨论、交流——班级展示、质疑——总结提升——针对训练——整理反思
【复习课具体流程】前置讲义——知识点、题型展示——交流与质疑——总结提升——针对训练——整理反思
(8)化学学科生本教学模式
总体思路:尽可能在课堂上体现生本,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需加强的是有效信息的选择与提取、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能力的培养。立足课堂,将45分钟分为三段:前15分钟,引入新课,设置若干基础问题,通过学生预习自主解决。中15分钟,设置2至3个围绕难点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后15分钟,大约10分钟反馈、巩固练习和5分钟学生反思提问。
具体流程:新课引入——问题设置——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点评——练习检测
(9)生物学科生本教学模式
总体思路:生物课的知识点较零散,学生记忆中的知识点通常也是凌乱的,需要用知识提纲或知识树的形式进行梳理和回顾。教学的重点是运用这些知识点对一些自然现象或某些情境进行分析解释。所以设计若干情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解释、质疑、修正中掌握这些知识点的运用,训练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表述观点的能力。同时也需将讨论过程中产生的某些规律性的共性的内容加以归纳总结,最后再通过一些情境问题进行巩固。
具体流程:知识回顾——知识运用——任务分解——交流分享——质疑释难——梳理总结——训练拓展
附:化学学科备课样表
学习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重难点 |
重点: 难点: |
|
新课导入: |
备注 1-2分钟 |
|
学习情境创设、问题设置: |
设置若干基础问题,学生阅读教材,自主解决,同时留有疑问。 15分钟 |
|
【自主学习】阅读、思考、存疑、解决问题 |
||
【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展示、点评、释疑 |
对难点内容进行交流讨论 15分钟 |
|
【当堂检测】练习、提升 |
8分钟 |
|
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疑问: |
5分钟 |
|
收 获 与 反 思 |
此栏手写(教师写教学反思,学生可对本课所学进行归纳、整理或学后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