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四星迎评在即,两周来,我校全体师生掀起教育教学新高潮,师生精神面貌、校容校貌、课堂内外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更好地迎接四星创建现场评估,
关 于 成 才
孙煜 副校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要跟大家谈谈关于成才这个话题。我们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将自己的学生培养成社会栋梁之才。我们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让自己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那么,何谓人才?我以为能做好事情谓之“有才”,能在把事情做好的同时带给别人快乐与希望、得大多数人的认可的那叫人才。简单地说,做好事情的同时把人也做好的人,那才叫人才。
我们怎样去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
的学习积累和实践锤炼。那么面对当下的学习与生活,我们应当怎样去做呢?我想给大家几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学会一种表情叫“笑眯眯”
首先,生活需要微笑,这是一种心情。我经常在校园里听到同学与我打招呼,说声老师好,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心情大好!试想一下如果你每天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能对你微笑着问声好,如果我们与别人迎面而过的时候能够主动微笑着问声好,我想我们在一个充满笑意的环境里工作与学习,心情一定是非常美好的!如果专家或来宾在参观我们校园的时候能感受到我们老师和同学的这种状态,我想他一定也会发自内心地微笑。心情好了,一切都好!
其次,做事需要微笑,这是一种做人的态度。我经常会看到有人一边做事一边抱怨,抱怨多了所以事情就做的不情不愿、很不开心,所以也影响了做事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可以这样想:既然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快乐的去做呢?为什么不投入地做好呢?当我们基于这样的想法去做事,再辅以科学的方法,任何事情都能做好。而且这个做事的过程既带给别人快乐也带给自己快乐,这就是把事情做好的同时把人也做好了。
第二个建议是:练就一种本领叫“扫除力”
哈佛商学院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一个现象: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环境十分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们,通常生活在凌乱肮脏中。由小家及大家,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窗明几净;反之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一定有肮脏的角落。于是摸索出这样一个结论:“你所居住的房间正是你自身内心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实就像你的房间。”扫除力真有这么大的魔力?的确,扫除看似一场简单的体力劳作,实则内蕴深沉的人生智慧。通过打扫,我们可以放下高傲,学会谦卑,在忘我的工作中发现自己。在中国,打扫的智慧源远流长,直到今天,在许多地方,端午节的风俗依然是为小孩子们缝荷包、扎彩线,并且扎一把小笤帚。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和有条理的心。古语云: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小小的“扫”字,甚至可以成为打天下的寄托与期冀。其实打扫的过程,就是处理、选择、放弃的过程,是你与环境的互动。我们的同学最近进行的扫除比较多,在扫除的过程中,我们对同学除了提卫生的要求,也提到了宿舍、教室、课桌的物品摆放要求。其实你对床铺的整理、对课桌内书籍用具的摆放、甚至你对卫生用具的整理无不锻炼着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当然还提升着你对环境的审美要求。这些能力都影响着我们未来的人生境遇,那么我们怎能不锻炼我们扫除的能力?
第三个建议是:践行一种责任叫“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台湾一位校长这样说:“如果今年高考每个人都额外加10分,那不等于没加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所以这句话要改成‘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如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这样想: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我的责任;咱洛高创不了四星,我的责任……,如果人人都能这样主动负责,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哪有不团结的团体?哪有做不成的事情?所以说,每个人都应该把责任拉到自己身上来,而不是推出去。简单地举例:校园不干净,就应该是大家的责任。大家想想,这么大的一个校园,你不破坏,我不破坏,它会脏吗?脏了之后,人人都去弄干净,它会脏吗?看到垃圾,如果我们都能随手捡起放进垃圾桶,我们的校园里还会有垃圾吗?也许有同学认为: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来扫地的。”那么我们读书干什么?读书不是为国家社会服务吗?眼前的服务你都不做,你还能为未来服务吗?当前的责任你都不负,未来的责任你能负吗?所以,老师们、同学们,从自己身边做起,我们国家才有希望,我们的学校才有未来!从现在开始践行“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未来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今天的演讲与所有的老师与同学共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