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学生,依靠政府,我是教师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学习思考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 陈擎
刘云山同志2011年在全国文明办主任培训班上的“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讲话,由公入私,显大及小,深入浅出地从行业的意义和生存、行业的基础与发展、行业与个体的价值三个方面剖析党群关系,联系当前党的群众实践路教育“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本人思考如下:
一、为了学生-为了谁
马克思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指出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邓小平同志也提出:我们各个不同部门的一个共同的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纪律、有道德、有文化的一代新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在我们现实的学校教育中,我们目前仅仅能够从空中瞭望学生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们仍然在全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更不用说学生的本质的全面发展了。而智力的发展在缺乏科技支撑的现实中始终是空中楼阁,我们充其量是在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熟练程度和敏捷性。所以,在教育行业中,虽然有许多诟病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为什么大家都仍然在一本正经地做?其根本原因是教育的行政化。在行政化体系下的教育受到的启示就是一个终极目标:高考。在生生不息的“学仕”循环过程中,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统治体系获得了维系和发展,但却失去了人的本质。教育界最无赖和最伤心的一句话就是:凭自己的良心当教师。而这也是我们目前教育行政化体系下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唯一选项。
二、依靠政府-依靠谁
“人民教育政府办、办好教育为人民”是体现教育公平的基本国策,但在现实中,教育产业化,公办民营,择校,点招等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动作早把公平扯得支离破碎。其本质的因素是政府的公权力凌驾于教育之上。作为政府,应该看到,也应该能够做到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而不是当成产业,甚至是企业来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往往不在于培养的人的品质高低,而在于政府的思域和切实的行为。创办有个性、特色化的学校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大前提,而每一所适切其学校发展的特色发展,均需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来支撑,办好学校,培养好人应该是当前政府的最大契机和挑战。
三、我是教师-我是谁
我是谁是定位自我风标,我首先是一位教师,其次我是一位有信念的人,最后我是一名党员。总结来说我是一名有信念的党员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的本质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如果我没有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我就只会教书,教书育人对我来说育人是首要的,教书全在于学生的智力水平。而作为一名党员,我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教育使命,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体系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在此党的群众实践教育路线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我,立足本职岗位,争取做到思想上的新发展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