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9-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9月20日,洛阳高级中学95届(2)班校友50多人,毕业20周年在母校相聚,共叙友情,回顾往昔,畅谈未来。校长沈纯芳、该班班主任蔡建泉、任课教师孟震宇、刘东华、陈建平、童勇、黄振华、姚仁锡、谈国庆、张敏燕等参加了此次联谊活动。活动由校友秦雪莲主持。
上午9点,95届校友和当年的各位教师陆续来到学校。大家共同追忆20年前的学习生活,交流20年来的生活经历,畅叙师生、同学情谊,感慨母校的巨大变化。
沈纯芳校长作为现任校长,也作为当年的任课教师首先致辞,对95届(2)班的到来表示了最热烈的欢迎,追忆了95届(2)班学子的成长发展,介绍母校的巨大变化和办学绩效,尤其是2014年3月创成省四星级高中和2015届高考的突出业绩等,真诚希望各位校友“常回家看看”,关心和支持母校的发展。班主任蔡建泉老师以《相信未来,拥抱明天》为题,给95届(2)班又上了生动的一课,在简要回顾了“当年浪漫而富有诗意的时光”之后,以“活的更有含金量”、“ 塞缪尔•厄尔曼《青春》带来的启发”、“人到中年万事忙”等为话题,启迪大家将潜力发挥到极致,将寿命增长发挥到极致,以更好的心态期待明天,相信未来。刘东华老师和大家一起回顾了当年师生共同学习生活的趣闻轶事。
95届(2)班校友代表施敏、苏雪华分别致辞,感动于师生相聚一堂,大家情分深重,友谊地久天长,更表达了对母校的深深眷恋。本次活动筹备委员会秘书长王春平校友通报了此次活动的发起、组织等情况,指出此次相聚母校旨在进一步加强了解,畅叙友情,共话沧桑,并期待母校蓬勃发展,蒸蒸日上。随后,师生校友们一起观看了洛阳高级中学创建省四星级高中宣传片,并在尚德楼前合影留念。
为表达对母校的深切关怀, 95届(2)班全体校友要求出资认领学校的一棵银杏树作为“今生今世的证据” ,以示纪念。
此次95届(2)班毕业20周年返校联谊活动的成功举行,各位校友深切表达了对母校的真情感念,也将激励我校全体师生努力学习进步,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各届校友和社会各界,实现学校的持续优质发展。


沈纯芳校长致辞:

班主任蔡建泉老师发言:

任课教师刘东华老师发言:

活动筹备会长及校友代表施敏发言:

校友代表及班长苏雪华发言:

活动筹备委员会秘书长王春平校友发言:

1995届(2)班教师校友到场:

校友代表为全体教师佩戴鲜花:

1995届(2)班校友陆续来到我校:

校友代表与沈纯芳校长留念:

1995届(2)班集体合影:
班主任蔡建泉老师:《相信未来,拥抱明天》
相信未来,拥抱明天
——在洛阳高中95届二班毕业二十周年回校联谊活动上演讲
蔡建泉
2015年9月20日
在阔别二十年以后的洛阳高中,在这个金秋暖阳的季节,在9:20这个黄道吉日,在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温馨甜蜜并由心里生发出诗意浪漫的曼妙时光,我和你,你和我,老师和学生,学生和老师,还能够像23年前(1992年)一样欢聚一堂,畅叙情谊,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要感谢组委会各位成员的辛勤付出,感谢沈校长的热情厚爱,感谢前辈黄老师不辞年迈从常州赶来,感谢老姚从上海赶来,感谢各位亲爱的同学们安排好小孩老人放弃与家人团聚的宝贵时光准时前来,使得我们的活动如此热烈隆重圆满出彩!
作为你们高中三年的班主任、语文老师,我一直铭记并感怀着各位同学。你们是我真正意义上、高中学生的开门弟子!之前,我一直在初中教书。高中做班主任,你们是第一届,教高中语文是第二年,那时我与现在的各位同龄,人到中年,年富力强,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我怀着极大的热情与好奇,开始了与你们一起的三年教育教学探索。大家会感觉到,我这个语文老师有点另类,因为我常常不按常规出牌,新招迭出,花样不断,什么三分钟演讲,什么每日箴言,什么道德长跑;晚自修的时候,也是花样翻新,有时我们把日光灯全部关掉,在夜色中聆听大海的呼吸和鸟语的酣畅,有时我手捧还散发着油墨香味的《青年文摘》给大家朗读我喜欢大家更喜欢的美文;最近在QQ上有位同学问我,蔡老师您还记得你自己用毛笔写在卡片上的一连串阿拉伯数字让大家测试记忆力的事儿吗?不思量,自难忘,一经提起,这些个画面就在脑海里鲜活起来,多么浪漫而富有诗意的时光啊!
我深深感谢当年每一位同学所给予我教学上的支持与帮助,宽容和理解,是你们教会了我如何进行教育和教学,是你们的拼搏与勤奋,以骄人的业绩,成就了我在洛阳高级中学事业发展的基础,这三年一轮的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经历(95届高三二班被评为常州市先进班集体,高考语文班均分与区域内最佳名校均分持平),出乎意料的收获和荣誉,给了我自信勇气和力量,使我在以后的二十年教育管理和教学中走得更加扎实顺畅。
往事就此打住。我知道,一个人,假如老是沉湎在对于往事的回忆之中,说明他已经老了,有可能很快就被OUT了。我还不想OUT!
在我即将迈入花甲之年的某一个醒来的早晨,或散步的黄昏,我时常会想,你生命里剩下的每一天要怎样度过,你退休以后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你八十岁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儿,到九十岁的时候,是否要活得比你今年九十四岁的母亲更有含金量一些。
史铁生说,“出生”是上帝交给我们的一个事实,“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而“怎样活的问题”,“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
怎么活?怎么对待你或年青或已然不再年轻的生命?这里有一个精彩的答案:
“年轻,并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时光,也并非粉颊红唇和体魄的矫健。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的朝气,是人生春色深处的一缕东风。无论是60岁还是16岁,每个人都会被未来所吸引,都会对人生竞争中的欢乐怀着孩子般无穷无尽的渴望。在你我心灵的深处,同样有一个无线电台,只要它不停地从人群中,从无限的时间中接受美好、希望、欢欣、勇气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永远年轻。一旦这无线电台坍塌,你的心便会被玩世不恭和悲观失望的寒冷酷雪所覆盖,你便衰老了—即使你只有20岁。但如果这无线电台始终矗立在你心中,捕捉着每个乐观向上的电波,你便有希望超过年轻的80岁。”(厄尔曼《年轻》)
同学们,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真年轻,你们呢,当然更年青。孔子说,四十不惑,你们富有智慧,你们不缺经验,你们更有胆略;姜文却说,中年啊,狗日的中年!作为男人,上有老,下有小,单位要看领导脸色,回家要听老婆使唤;作为女人,既要牵挂父母,又要当心小孩,既有工作压力,又要尽到妻子的责任,古人是人到中年万事休,你们是人到中年万事忙!
作为虚长你们20年的年青人,我觉得这“年青的中年”与“狗日的中年”是可以和平相处相得益彰的。那就是努力去追求“两个极致”——一个是把自身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一个是把自己的寿命健康延长到极致(北大校长王恩哥语)。
同学们,有时,分别是为了更好的想见;而相聚,一定是为了不再彼此离分。当然这种分离是指我们彼此的心,而不是指外在的距离,因为,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早已不是相隔千山万山,而是没有网络——心灵的网络。
因为感恩,我们相聚母校;因为分享,我们愉悦幸福。让我们在感恩中成长,在分享里快乐,期待明天,相信未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