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教务处、教科室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根据市、区教研室的工作意见,坚持“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学校“行文化”建设,深化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以优化课程设置、深化生本课堂改革、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为突破,规范教学管理,坚持科研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快学校内涵发展。
一、优化课程设置,充分利用和不断改善校内外资源,课程实施质量有保证。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科学设置学校课程。按照《武进区2015—2016学年度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安排》,结合学校实际,开足开齐各类课程。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等课程的开设与实施;根据学校发展实际,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因地制宜,使国家课程校本化地实施。同时,科学合理地实施校本课程,在高一、高二年级分别开设了《艺术与人生》和《礼仪与生活》等校本必修课程。根据各年级教学情况适时调整课务和课表,及时做好各年级各学科教学资料的征订和分发,为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保障。
继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规范落实体育课、活动课和社团活动。认真组织大课间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在2015年全区阳光体育大课间评比活动中获二等奖;进一步做好体育课的模块选择和开设工作;开展了跑操比赛,成功举办了第3届校园体育节暨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在高一年级学生中开展了篮球联赛,组织校篮球队参加了“常奥”杯武进区中职中学青春篮球联赛并取得好成绩,学校运动队坚持进行长期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运动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各类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发展的空间,今年,成功举办了21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我校“艺苑创客”社团荣获武进区“十佳社团”荣誉称号;今年11月,我校被授予“中国美术学院生源培育基地实验学校”称号。
规范管理和使用各功能室,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服务。医务室对学生进行了常规的体检,并加强了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工作和健康教育的宣传,重视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实验室为开足开好实验课提供了保障,重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顺利组织高二学生通过了常州市实验考查。重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高二年级学生顺利参加了江苏省信息技术学测考试。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等继续加大图书的流通和阅览室的开放,为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提供服务。同时定期为师生开放,并添置了一批新书,充实了图书馆的藏书。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活动基地等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本学期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分别赴镇江(参观历史遗址)和无锡(参观“三国城”等)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感悟历史,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教学质量有提升。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及学校实施新课程方案的要求,开学初各教研组、备课组制订了教学计划,合理安排了教学进度,并定期进行检查,保证了计划的顺利实施。
本学期继续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和教研组、备课组建设,进一步落实教学“六认真”等教学常规,抓好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评价和考试等各个环节,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做到精细化管理,确保各级各类课程的高质量实施和课堂效益的提高。
为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本学期对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教学常规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采用备课组每周一查、教研组每月一查、教务处每月抽查等方式,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结合教学常规检查,评选了优秀教案,肯定先进,指出不足。本学期针对各学科的作业布置和批改以及对教辅资料的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并提出整改意见。
三、重视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内涵发展有保障。
每周开设“生本课堂”交流课,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对课堂教学加强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12月份联合区教研室开展了以“打造生本课堂,普惠学生发展”为主题的公开课教学活动,进一步实践“生本课堂”教学理念,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开阔视野,取长补短。本学期,分批组织了教师参加区内外兄弟学校间的听课研讨活动,在此基础上,在校长室的安排与带领下,先后组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高三教师、全体班主任、行政人员等分赴句容三中、兴化中学、奔牛高级中学等参观学习,感受他们浓厚的的教学氛围、积极勤奋的教学精神以及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心得交流,大力开展学风教风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邀请了三江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张五力教授来校指导艺术高考,邀请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徐惠仁主任来校就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专题指导。先后有武进区生物名师工作室、常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在我校开展研讨活动,为我校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学习交流的机会。
四、重视教科研,教师专业发展有突破
学校一贯高度重视教科研,本学期采取多种途径力促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学校教师在课题研究、评比竞赛、五级梯队评选、职称晋升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绩。
课题研究全面推进,成效显著。由我校主持的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学校艺术教育三维课程的开发案例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顺利通过中期评估;市级艺术课题被评为常州重点立项课题;历史教学课题被确定为江苏省教研第十一期课题重点课题,并获专项经费资助。在进行微型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年末,各教研组均申报了新一期的区级课题,全校各教研组均形成了较好的教研氛围。
每位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或科研论文。我校有10多位教师的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期刊,有20多位教师的论文在省市区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五级梯队教师晋升。本学期,我校赵洁老师经学校推荐,参评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现在已经公示结束,赵洁老师还在7月份获全国优秀课评比一等奖;年内,又有严桃梨、崔勇、谈晓旻、黄包罗、吴燕等5人成为市区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
亮相省级平台。我校语文教研组在特级教师蔡建泉的带领下,根据省教研部门的要求,针对必修一语文教材,开展了精品教案设计活动,将这本书的教案、课件、重难点分析视频等做到完善成熟,并将在省级平台上署名使用,也将成为学校以后可以沿用的重要参考资料。
多位教师在省市区级的基本功竞赛或者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沈红老师执教省美术课堂教学优质课获得好评;王宏亮老师获武进区高中数学评优课一等奖,谈燕华老师获武进区高中数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许光英老师获武进区信息化教学能手一等奖,胡春燕老师获武进区信息化教学能手三等奖。赵洁、王超两位老师获全国高中语文说课大赛一等奖。2015年11月,谈菁老师从近300名选手中突围,荣获“武进区专业组十佳园丁歌手”称号。
顺利通过职称评审。2015年,继2014年我校三位教师100%通过高级评审之后,学校对照条件评选推荐的刘晏昌、王超2位教师再次100%通过中学高级教师评审,秦小强老师评上中小学一级教师。
近年来,学校通过多层次、持续性的培养,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善于创新的优秀教师队伍,一批教师在常武地区崭露头角,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师生竞赛活动,学生素质有发展。
2015年5月,我校依托江南春文学社,经过严格申报、审核、批准、授牌等过程,成功创建成江苏省首批书香校园阅读基地,并将推动一大批师生获得参加各类省级阅读、教学比赛的机会。
我校高一年级组队参加全区经典诵读比赛,经过赵洁、王艺桦两位老师精心辅导,多次训练,顺利晋级决赛,并获得武进区二等奖。
2015年,由王超老师辅导的徐凡同学获全国高中生阅读征文大赛一等奖,赵洁、王超老师辅导的施晓凡、梅雨晴等4位同学,两次获全国二等奖,两次获江苏省一等奖;俞海燕、贾湘玉、岳敏峰、巫小才等老师辅导陶芸超、许敏等20多位同学获得省二等奖,还有10多位同学的作文获得省三等奖。
10月,赵洁老师辅导的江南春文学社以半个版面登上《江苏教育报》,陶芸超、徐凡等三位同学的作文刊登省报,并获得省报微信头条推荐。“江南春”文学社在全国高中生征文比赛中获优秀组织奖。
11月,在2015年第九届“地球小博士”全国中学生科普知识大赛中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陶芸超、梅雨晴、詹思梦等20多位学生分获全国一、二、三等奖,王翼成、童勇等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
12月1日,我校在武进区“我们的价值观”读书教育活动表彰会上,获全国“组织奖”,张瑛老师获优秀辅导奖,多名学生获奖。
12月,由我校俞秋锦、韩丽老师辅导的两位同学参加省生物奥赛,分别获得省二、三等奖。
在2015年常州市中小学艺术节比赛中,我校学生分别在合唱、器乐、短剧三项上获得团体二等奖,在独奏、独唱、绘画、征文项目上有15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美术、音乐教研组多位老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等称号。
12月,组织高一学生参加了首届全国青少年法治知识网络大赛。
2015年7月,秦小强老师指导的校篮球队在武进区中小学生篮球赛获第四名的好成绩;张胜利老师指导的校排球队获武进区中小学生排球赛第一名;9月,郑振海、虞飞鹏2位老师指导的校田径队获武进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第七名。
2016年1月,在“七彩语文杯”江苏省第九届中小学生硬笔•软笔书法现场书写展示赛中,刘超老师辅导的许敏同学荣获江苏省特等奖,宋苏萍同学荣获江苏省一等奖。
六、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考试分析,考试质量有提升。
严密组织各类考查和考试,提高考试质量。对高一、高二年级语数外学科的教学工作与礼嘉中学开展了期中联合调研,认真组织好各学科的期中、期末命题工作,严格考场秩序和监考纪律,进一步发挥了网上阅卷系统的作用,提高阅卷速度和质量;利用系统对成绩及时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准确地诊断教学效果和考试质量,为合理调整教学提供了依据,也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七、严格学籍管理
认真做好高一新生的录取和报到工作,严格按照学籍管理制度,及时高效地建好高一新生的学籍,并按时审核,规范学籍信息,及时做好高考、学测等报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