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美术组 张桔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含义和特性有个基本的了解,知道如何科学的评价和欣赏一座建筑,为欣赏建筑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欣赏,来引导、启发、归纳,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建筑艺术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树立正
确的审美观,懂得欣赏建筑之美。为学生塑造健全的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健康高雅的情趣和丰富充实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弄清建筑的基本含义及其基本特性,对建筑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建筑的艺术特征,探讨建筑风格的形成和演变原因,帮助学生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提问:2008年奥运会相信同学们还记忆犹新,尤其是开幕式的表演给世界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那么开幕式是在哪里举行的呢?
鸟巢。(同时向学生展示鸟巢实体模型) 提问:那么鸟巢是属于什么美术类型呢?
建筑。(从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话题引出本课的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建筑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评价方式和观点。但是这一切又基于对建筑艺术的真正了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建筑艺术的知识。
二、 新知探究
1、 什么是建筑?
提问:一提起建筑大家觉得很熟悉,因为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建筑。那么建筑仅仅是指我们常说的房子吗?在你们的生活中除了房子你还见过那些不同形式的建筑?(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除了房子以外的建筑,如:桥梁、纪念碑、广场、陵墓等。)
教师总结:建筑不仅仅是指房子,诸如桥梁,陵墓,纪念碑、广场等都属于建筑。所以,比较准确地讲,建筑是利用物质材料创造一种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人为的空间。某些纪念碑、桥梁、广场等建筑虽然没有供人使用的内部空间,但却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新的外部空间。
2、 什么是建筑艺术形象?
建筑具有技术和艺术的双重性,建筑具有技术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建筑又是一门艺术,首先就表现在任何一种建筑都有自己的建筑形象。
提问:你能列举多少个世界著名的建筑呢?并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对这些建筑形象的初步感受。(学生分组PK,看哪组列举的最多,并请代表谈谈对这些建筑形象的初步感受。这个环节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并在和同学的讨论中逐步提高了对建筑的认识。)
展示图片: 《悉尼歌剧院》 《科隆大教堂》 《长城》 《埃菲尔铁塔》
(请学生谈谈对这些建筑的第一感受,老师再做补充,介绍其建筑形象特点。)
补充:《悉尼歌剧院》建筑造型新颖奇特、雄伟瑰丽,外形犹如一组扬帆出海的船队,也像一枚枚屹立在海滩上的洁白大贝壳,与周围海上的景色浑然一体。 外表用白格子釉磁铺盖,在阳光照映下,远远望去,既像紧立着的贝壳,又像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顶剧院”之称。
《科隆大教堂》素有欧洲最尖塔之称的科隆大教堂,具有哥特式建筑所特有的丰富而精致的建筑装饰,在建筑物所有的细部上都覆盖着流动感的石造镂空花纹。教堂以纤巧空灵,向上升腾的神奇形象而显得格外宏伟壮丽。它是当时德国人兴建的一座宏伟的纪念性建筑,后来成为德国宗教、民族和艺术统一的象征。
《长城》它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被视为巴黎的标志性象征。埃菲尔铁塔是为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而修建,以其设计者、
法国著名建筑师斯塔夫·埃菲尔的名字而命名,于1889年3月建成开放。塔高300余米,塔身重达9000余吨,分三层,从一侧望去,象倒写的字母“Y”。
教师总结:这些建筑形象风格迥异,都有各自的独特形象。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建筑师运用空间、形、线、色彩、质感、光影等手段进行创作,表现出许多优美的建筑形象,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所以建筑形象就是通过各种结构、造型体现的建筑的外观。
3、 建筑具有哪些社会文化属性?
建筑一直贯穿在人类历史之中,与人类文化有着纵横交错的关系。我们通过它可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民族和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丰富多样的文化遗迹。
设疑:那么为什么不同的建筑蕴含着不同的意义?为什么有些建筑如此特别?为什么有些建筑可以名垂青史?这些都提示着建筑具有多样的文化属性。
(1)、建筑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
著名建筑艺术家沙里宁曾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人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建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在所有艺术中也只有建筑才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辉煌历程和灿烂的文化。中国的故宫、西藏的布达拉宫、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的泰姬陵
等都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瑰丽灿烂的文化。
展示图片:《布达拉宫》 《吴哥窟》 《泰姬陵》 《故宫》 (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些建筑从哪些方面体现其民族性的。比如可以从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历史成因等方面分析。)
小结:各个民族和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域创造了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是建筑具有一定的民族性的体现。
展示图片: 《中国民居邮票》
(请同学们挑出几张,并根据邮票的建筑形象说说是哪个省的民居形象。试分析这些建筑形象形成的原因,提示学生从地理、气候、文化等方面去思考。)
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地理、文化等条件的不同,从而形成建筑形式的地域差别,体现了建筑的地域性。在我国的历史上,建筑的地域性特征是比较强的,这才有了我们常提的江南水乡、岭南建筑、客家建筑、蒙古包、吊脚楼、四合院、窑洞等各种建筑形象。
展示图片: 《蒙古包》 《北京民居》 《陕北民居》 《安徽民居》 (介绍几个代表性的民居,分析这些地区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及建筑形象的特点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些建筑形象形成的原因。)
小结: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建筑物,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他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到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的限制,这是造就一个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所以我国南方炎热地区和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显然是不同的。这就充分体现出建筑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2)、建筑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随着历史向前推进,建筑也在发展,人类由史前时期走向文明时期,建筑也考究起来了。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和太阳神庙到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及古罗马的万神庙,到了中世纪,又建起了高入云霄的哥特式教堂。我国木结构也由简到繁,后来建造的殿宇可谓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这些都在我们面前展现出古建筑文化的壮丽图景。
展示图片: 《金字塔》 《帕特农神庙》 《罗马斗兽场》 《科隆大教堂》
(请同学们谈谈对这些建筑的历史的了解,教师再作补充。)
小结:这些建筑都有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不同的历史阶段,显现出不同的建筑潮流,建筑风貌,是历史时代的产物,不仅体现了建筑的历史性,同时也体现出建筑文化的时代性特征。
建筑的时代性是在历史性的基础上去体现,对传统文化要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进行创
新,创造出既能体现建筑的历史性又能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如北京故宫、圣彼得大教堂等。
展示图片: 《北京故宫》
故宫见证了明清两代的荣辱兴衰,并收藏着众多价值连城的文物,其建筑形式和艺术形式也彰显着建筑的历史性,而与此同时,故宫也是如今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供人们观古代建筑、了解传统文化之用,其在历史性上创新地改造了其功能作用,从而体现其时代性。
展示图片: 《圣彼得大教堂》
其几次改造过程和后来增加的宏伟广场,都在传承其宗教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需要不断发展的,这也体现出建筑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教师总结:建筑艺术要求一个成功的建筑,它的造型和风格,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的造物和结晶,因此也赋予建筑艺术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西洋美术史》的作者简森就把中古以前的金字塔、巴比伦神庙、帕堤农神庙、罗马斗兽场、索菲亚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等伟大建筑物总结为“每个文明独特的特征”、“巅峰性的艺术成就”。中国的长城、天安门、俄国的克里姆林宫、华盛顿国会大厦、巴黎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这些著名的建筑都显示出特定社会和民族的精神面貌,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扩充着原有的意义。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建筑艺术,对于建筑艺术,已经不再陌生,我们可以留意身边的优秀建筑,把产生它们的历史的、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文化土壤联系起来,尝试着以专业的方式去欣赏这些建筑艺术。
建筑对于一个城市,可以说是象征和标志,一个城市是否兴旺和发达,建筑起着门面的作用,这几年,我们孝感发展相当快,万丈高楼平地起,各种大酒店、各个小区等各种建筑
物都是气派非凡,那么你认为哪些建筑能代表孝感的形象呢?这些建筑又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孝感文化呢? 请同学们留意生活中的建筑并进行观察、思考。
三、 课后拓展:优秀作品欣赏
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课外查阅资料,然后说说下列这些建筑是如何体现其文化属性的。
出示图片: 《法国凡赛尔宫》 《山西悬空寺》
课后分析:建筑领域涉及面太广,知识纵横交错,一两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建筑有一定难度,要把握课堂重点,侧重建筑美感的培养和建筑文化的发掘方能达到鉴赏教学之目的。而这是我给学生上建筑艺术课的第一课,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了了解建筑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属性上,也就是建筑的文化性,这是掌握欣赏建筑艺术的基础,也是各种建筑艺术形式形成的原因。建筑艺术的文化性范围广内涵深,一节课不足以让学生会有很深刻了解,但通过一定的归纳总结让学生对建筑有了初步的认识与理解,给学生提供了欣赏建筑艺术的一个方向,为下几节课的打下了很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