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 周奕
【摘要】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在的高中生计算能力薄弱,直接影响着他在考试时的成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本文就高中生计算能力薄弱的原因和措施谈了一点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高中生 计算 薄弱 提高
在现在这样的高考制度下,高中数学绝对是一门基础科目,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初中数学不同,高中数学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形结合能力、分类讨论能力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运算能力作为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最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又是其他方面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在苦恼:“我怎么老师一讲就会,自己一做就错。”而老师也在抱怨学生的计算能力太差,明明会做的题却拿不到分。学生如果计算能力差,长时间下来,一方面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以及积极性;另一方面,因为计算能力过不了关,导致考试出不来好的成绩,让学生在学习方面得不到成功的体验,没有了成就感,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其他学科以及以后的学习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学生计算能力薄弱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一、要提高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计算重要性的认识
近几年的高考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考察。尤其在函数、应用题、解析几何、数列等知识中,常常含有大量有字母的运算,如果学生的计算没有提高,在这些题目上学生将很难得分。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高中数学中一些偏、难、繁的知识点已经删去,不作要求。有部分教师因此也降低了学生计算方面的要求,教学时只重视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忽视了对学生的运算能力的提高。教师的这种做法无疑给学生造成了错觉,平时的练习中一味的追求解题的方法,计算过分的依靠计算器,做错了最后总是归结于“粗心”“马虎”。久而久之,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下降,特别是在学生学习函数、圆锥曲线等知识中会有比较明显的畏难情绪出现,怕计算成了一部分学生的通病。所以,教师本身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降低对计算的要求,要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计算,才能轻松的学习数学,才能提高成绩,有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
二、合理安排好课程教学,做好初高中教材的衔接
在现行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高中数学的很多内容都涉及到运算,对运算要求比较高。初中数学在计算上可以用计算器,而到了高中却不可以,因为高考不能用,所以一到高中,学生就不允许用计算器,学生计算能力就减弱不少。高中生之所以计算能力薄弱,除了计算器的使用之外,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也是一大问题。比如初中只要会解常规的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而高中更多的是涉及到含参数的二次运算,并且要对含参的二次方程会因式分解、十字相乘,这些都是初中不作要求的,而高中时必须要掌握的。再比如立方和、差公式、和的立方、差的立方,初中已经删除了,高中在运算过程又会涉及到。所以学生一上高中,应该安排上好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以及关系,常规运算中的公式这些内容的补充学习,只有解决了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才能为后面高中数学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练习,掌握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及技巧
数学的运算不能离开数学知识单独存在,它总是和其他方面比如记忆、理解、联想、逻辑思维能力紧密联系着。提高计算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一定量的训练,需要学生长时间有一种严谨和认真的态度对待它。还没有看完题目就下笔去做,只会机械的套公式,概念不清,书写不规范等等各方面的不良习惯都有可能导致计算能力的退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强学生的练习,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古人云“熟能生巧”,没有平时的认真对待、反复练习、刻苦训练,怎么可能有计算能力的提高。在练习中,还要注意对一些常见的解题技巧的掌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估算能力,要让学生熟记运算法则、运算公式,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要规范学生的书写。提高计算能力是一个经常化、长期化的过程,要穿插于整个高中三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渗透,逐步提高学生计算的快捷性和准确性。
4、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数学是枯燥乏味的,数学中的计算更是如此。而如果你进入了数学的世界,里面又是精彩纷呈的。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带领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可以适时的增添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比如在学习概率等知识时,可以把数学与实际生活问题结合起来,枯燥的数学立马会变得生动、形象、有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再比如当学生计算遇见问题时,我们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算,帮助学生克服障碍,让学生知道其实计算并没有那么难以掌握,既能培养学生的信心,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要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必须长期有计划、有目标、有意识的一点点的渗透,要抓住每一次练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仔细、耐心的算,逐步使学生领悟运算的本质,不断总结和完善,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运算的技巧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