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第五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附件1: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一、具体目标:
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基准,加强对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监控,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师生的拼搏、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以建设“生本课堂”为抓手,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学品质;立足校本教研,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合力,加强教学研究,探索有效的校本研修模式;人人参与教科研,有多项由本校教师主持或参与的市级及以上研究课题和实验项目,有一批高水平的论文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力争每年都有教师顺利晋升职称,提高进入五级梯队的教师比例,增加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数量,培养一定数量在市、区内有一定知名度并能引领本校学科组教育教学的优秀教师。
二、措施与策略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团队。
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深入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切实提高全校教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和法制观念、敬业精神。进一步扎实开展“师德建设月”、“道德讲堂”、政治学习、师德师风考评等活动。进一步完善师德要求考核办法,认真组织开展一年一度“师德模范”评选。加强对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和行为规范管理,引领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1、每位教师须遵守师德公约,签订承诺书,作出师德承诺,努力践行师德承诺。
2、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勤奋工作,敬业乐业,不对本职工作敷衍塞责,不在工作时间从事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服从学校工作安排。
3、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主动帮助和辅导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陷的学生。
4、文明执教,举止端庄,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不在课堂上使用通讯工具。
5、作风正派,严于律己,廉洁从教,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在校外机构兼职兼课,不以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学生和家长财物。
6、不擅自向学生推销、代购教辅资料或其他商品谋取私利。
7、不利用互联网传播不实信息,损害学校荣誉;不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
(二)加强校本研修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将以提高全体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为目标,以建设学习型校园、学习型团队为载体,进一步健全引领教师主动发展的校本研修机制。将校级培训、教研组研修、个人学习研究等统筹安排,扎实开展“学术沙龙”“教学论坛”“课堂教学展示”“青年教师评优课”“教师基本功竞赛”“微型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与兄弟学校加强联系,开展“同题异构”活动;开展好“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强化培养青年教师。同时创造条件,积极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研修活动和外出交流研讨活动。进一步健全“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考核奖励办法”,激励广大教师主动发展,建功立业。
1、每位教师须准时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包括全体教师会议、集体培训、年级组会议、听评课活动等。
2、每位教师制定好个人《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建立个人校本培训档案。
3、每人每学期至少举行1次校级公开课(以教研处公布为准),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评价表等在开课后一周内交教研处。
4、一学年内每位教师开设一次有质量的“微型讲座”,讲座文档或PPT在讲座前一天发教研处备查。
5、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平均每月听课至少5节,听课记录规范、详细;有评价意见和建议。
6、师徒结对教师签订协议,完成相关职责,按时接受考核。
7、每学期学习一本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并撰写心得体会
8、期中期末分别完成一篇有质量的考试分析,上传教研处备查。
(三)加强课程整合,形成富有洛高特色的课程体系。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政策和省市区下达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各级各类课程。学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富有个性地发展为目标,构建支持多元特色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以创建艺术教育特色为重点,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围绕学校艺术教育特色、生命教育特色以及学科特点等,完善“生命教育”“艺术教育”和“科技教育”等三大类校本教材,开设 “生命课堂”“艺术课堂”和“科技课堂”。研究江苏新高考方案,科学设置选科,进一步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实际成效。
深入开展高中课程基地、前瞻性教学改革等项目的研究和创建工作,力争产生一批深受学生欢迎,能为兄弟学校示范的精品课程。以教学科研的发展引领教学改革的深入持久发展,以课程建设带动教育教学品质的持续提升。
1、每位教师能胜任一门选修课程(含校本课程)的教学。
2、各教研组在组长的协调下,至少开发一门以上有质量的校本选修课程。
3、每位教师要整合课程资源,提高课程开设的质量。
(四)以生本课堂建设为重点,提升教学品质
以引导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把核心素养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构建高效课堂。总结多年来建设生本课堂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完善建设生本课堂、深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对教学改革的目标、策略和推进措施进行系统思考,精细策划。指导各教研组根据实施方案制定本学科的教改计划,对本学科优化教学目标与内容、创新教学过程与方法、改进教学观察与评价等进行研究设计,并在教学中积极践行、深入探索。学校将通过实行“行政巡课”和“推门听课”制,强化教学常规的落实和课堂教学的监控,进一步完善具有本校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建立与不同选科、不同层次的学生相适应的分阶段、分层次作业体系。
1、备课
①按课时备课;②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③有教学过程设计,体现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④有课后教学反思。
2、上课
①提倡提前1分钟到班,上课不迟到、早退;②严格控制学生在课上随意说话、打瞌睡、看与本课无关的书籍、做小动作等现象的发生。③师生不把手机带入课堂。
3、作业布置及批改
①精心选择学生作业,明确预习和复习的要求,作业量适中,难度适当,注重双基;②作业布置应考虑滚动性和学生的选择性,实施分层作业;③学生书面作业要精心批改,有统计,有学生典型错误摘录;④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批改和反馈的及时性和精准性,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
4、学案编制
①集体备课,分工合作,编制好学案,②利用学案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
5、辅导
①年级安排的辅导课、夜自习、双休日监修等,不迟到和早退,不无故缺席;②教师应耐心、热情、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生;③每周安排一定量的学生进行作业面批、个别谈话。
6、实行行政巡课和推门听课制
每天每位行政深入年级和课堂,巡视教育教学秩序;走进课堂,了解年级师生课堂状况,并对教师的到班情况、听课教师以及学生的听课状态等做好详细记载。巡课中发现的学生问题与班级常规管理考核相挂钩,教师情况与教师师德考核和教学常规考核挂钩。
7、专家引领
①学校将聘请专家定期进行听课、评课等,指导教师对教学过程加强研究;②与兄弟学校加强联系,开展“同题异构”活动。
(五)强化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水平
加强学习培训,增强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意识。选送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邀请专家讲课、听课、评课等,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发挥教研组作用,定期开展校本教研;切实加强对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过程管理、方法指导、专业引领、总结反思和考核评价。
1、课题研究
每位教师每年参与或主持一项课题研究,包括微型课题、校级及以上课题研究,有研究过程和成果材料。2、论文撰写
每位教师每学期完成至少一篇有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反思),参与各级各类评比,或投稿发表,期末电子稿交教研处。
(六)完善考核与评价,激励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相关部门通过师生座谈、问卷调查,定期检查等方式,对教师的校本研修、课堂教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教科研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定以及年度绩效等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