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怀念旧版 | 校史馆 | 网站导航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发展>>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所有的努力,都是人生的积淀
热烈欢迎七九届校友、港珠澳大桥副总工程师刘亚平先生来洛阳高中开展讲座!
发布时间:2018-12-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苏洁

八年,一座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被国外媒体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奇迹的背后是共和国的同心、自信和复兴,是几代大国工匠们的心血和牺牲。大桥背后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2018年12月27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副总工程师、质检部长、质量总监刘亚平先生应母校邀请专程回到洛阳高级中学,给母校的师生们说说大桥的故事。

洛阳镇党委政府领导朱红兴、龚新宇、潘宏杰和洛阳高级中学校长吴立忠等热情而又亲切地接待了刘亚平同志,对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的不忘初心、矢志报国的精神表了崇高的敬意。面对家乡和母校的蓬勃发展,面对家乡人的热情问候,刘亚平感到了由衷的喜悦,表示今后将尽自己所能为家乡和母校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下午三点,由刘亚平主讲的“不忘初心,矢志报国,踏实细致,圆梦大桥”的专题讲座在洛凯大礼堂隆重召开。洛阳高级中学校长室成员,学校部分教师,高一和高三年级全体同学参加大会。大会由徐献鹤副校长主持。

作为洛阳中学七九届校友,刘亚平看到母校的老师和同学们济济一堂,心中说不出的喜悦。同学们看到电视上的大国工匠此刻出现在现场也分外激动,整个会场洋溢着愉悦祥和的氛围。

 

读书,是优质人生的敲门砖。

刘亚平的讲座从他的成长经历开始。回顾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的成长经历,刘亚平认为他们那一代读书人还是很幸运的,幸运的是有改革开放的重大机遇,有学校和老师的精心呵护。刘亚平1979年考入大连工学院港口建筑工程专业学习,1989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刘亚平感慨道,自己由本科到博士的成才之路除了自身的努力踏实,更要感恩的是老师们的正确引导和倾心教导。他鼓励同学们一定要跟着老师的步伐走,一定要心怀梦想,要努力去接触时代最新最好的技术,在学习之路上勇攀高峰。

 

不忘初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不平凡。

踏入工作岗位以来,几十年如一日,刘亚平都恪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原则。做工程很辛苦,要一次又一次与家人分离,一次又一次前行在路上。成功没有捷径,他始终要求自己静下心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刘亚平建议同学们在高中阶段要确立好自己今后的专业方向,进入大学乃至毕业后要对自己的专业持之以恒,要以工匠和专家的要求来学好专业知识,做好本职工作。

 

大桥的背后是人,人的背后是精神,精神是无敌的!

从国外的技术封锁,到拥有自己五百多项专利,创造多个“世界之最”;从一片空白,到胸有成竹;大桥人靠的是大桥精神。作为全程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工程师,刘亚平这样来评价他们的团队:“这是一支可以让世界点赞的团队”。八年的奋战,凝结出了坚不可摧的“大桥精神”。那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是自主创新的精神;更是勇创世界一流的精神。正是这些精神,给原来不能和自然宇宙匹敌的人插上腾飞的翅膀,使其坚不可摧,所向披靡。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已经成为过去,但中国人的“大桥精神”必将引领大国工匠们继续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讲座的时间很短暂,老师们和同学们都被刘亚平拉进了大桥建设的过程,为大桥的建设困难而揪心,为建设者的担当而感动,为大桥的圆满完工而骄傲。刘亚平的个人奋斗,证明了“所有的努力,都是人生的积淀”;港珠澳大桥的奇迹诞生,证明了“所有的努力,都是成功的积淀”。

讲座的最后,刘亚平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同学们在这个高科技高信息的时代,在这个中国崛起的时代,在这个有着无限可能的时代,好好抓住高中的光阴,脚踏实地,心怀梦想,相信所有的努力,都是一种积淀。

习近平总书记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再次证明了中国人的“实干”精神。中国,这条生生不息的大河,带着古老的灿烂辉煌走到现在,走进了新时代。这是一个意气奋发的时代,一个大国自信的时代,一个中华崛起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将以大桥精神为引领,心怀天下,牢记使命,脚踏实地,不忘初心,做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终生。

 




IMG_8651.JPG





IMG_8665.JPG





IMG_8677.JPG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阳光路 邮编:21300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