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构建学校美术特色教育学习微资源共享平台的研究>>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课题研究论文获奖(沈红)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2日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沈红

《学校艺术素养多元评价数据库构建与使用策略研究》

问卷调查报告

洛阳高级中学  沈红

摘要: 

建构数字化多元艺术素养评价系统,有效地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的反馈与改进的功能,形成日常教学评价的数字化实施,同时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艺术素养分析,为教学管理提供反馈、检测机制。

提高学生在学校艺术课程和活动中获得的艺术认知、艺术实践、艺术创造和文化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学习价值进行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的综合评定。

关键词:艺术教育  能力  发展

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日新月异,特别是数据库的建模和应用十分广泛。面对艺术教育的评价改进与创新实践开始推进,如何把学校的艺术教育评价需求和外在的技术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颖的多元评价体系是本课题组研究主要问题,所以我们以建构艺术素养多元评价数据库为目标,分析和探讨艺术素养多元评价数据库的理论模型和策略,并通过实践操作,进行艺术素养分析,为教学管理提供反馈、检测机制,以实现教学评价的反馈与改进的功能,形成日常艺术教学评价的数字化实施。

艺术素养多元评价数据库是指把学生的艺术学习的情感态度、行为过程和学校艺术教育质量监测的结果数据化,建立艺术教育的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的信息化载体。它包含学生个体艺术素养电子档案袋、学校艺术活动电子资料袋、艺术素质测试和分析平台。

2018年2月课题组设计了关于《学校艺术素养多元评价数据库建构与使用策略研究》的调查问卷,并针对调查问卷的回答情况作了统计,通过分析学生对参与艺术活动的情况和艺术评价的看法等,为艺术素养多元评价数据库的模型结构探寻要素。下面就此作如下的报告:

一、调查的对象与数量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小学3、4、5、6年级、初中7、8、9年级、高中1、2年级的学生,参与学生数共1173份,回收有效问卷1162份。

二、调查情况与分析

本次问卷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但注重学生艺术学习的经验、情感、态度、兴趣,同时也强调学生艺术学习的认知、技能能力水平,从质性和量化两种评价的角度最大可能地使问卷客观和有效。

(一)调查情况

1、参与艺术活动情况

1.1、学校艺术课程实施管理

通过调查“学校的美术课或音乐课是否有其它学科的老师用的现象”,发现仍然有26.39%的学生反应有偶尔被占用的情况,有3.21%的学生反应有经常被占用的情况。

1.2、课外艺术活动安排

a、从学生的调查情况来分析,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多种艺术活动,艺术节和绘画比赛等,其中有83.04%的学生选择多种艺术活动,也有16.95%的学生选择一种艺术活动。

b、当调查到“你是否参加了学校的某一艺术兴趣小组(社团)?”时,由基本情况来看,没参加兴趣小组的比例各学段分别是:小学阶段有11.22%的人,初中阶段有0.96%人,高中学段有45.27%人。

c、而从调查课外艺术了解情况来看,有17.16%的学生不知道常州或武进的美术馆名称,有12.66%的学生不知道的常州或武进的剧院名称。

2、艺术活动安排的考虑

当问到“在学校的艺术活动安排上,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时,共性的意见和建议有:

1)、多开设一些和民族特色有关的器乐课程,提高音乐素养。

2)、希望参加艺术活动的学生人数多一些,提高参与度。

3)、希望能延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时间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课程。

4)、多提供参加艺术实践的机会。

5)、能调整上艺选课的时间,希望能在下午上艺选课。

3、能力培养方面

a、了解学生所掌握的艺术技能有哪些时,有6.86%的学生没有填写自己的技能,有30.04%的学生掌握两项以上的技能,初高中阶段的学生掌握的技能比较丰富,有漫画,水粉,国画,电脑绘图等,小学阶段的学生只有少部分同学掌握绘画,手工制作等。

b、调查“你是否有作品参加校内展览或登台表演?”小学阶段有14.43%的人没有参加,中学阶段有48.38%的人没有参加,高中阶段有63.94%的人没有作品参加校内展览或表演,

4、课堂教学方面

关于回答“在老师的课堂教学上,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时,大多数学生希望老师讲解的内容能再细致一些;课堂气氛能更活跃一些,具有趣味性;上课时多利用教具,使课堂更生动;多让学生主持课堂,做到人人参与课堂。

5、学习方式方面

当问到“你是否使用过专用网站或手机app软件存储你的美术作品或音乐作品?”时高中学段有51.5%的学生选择否,初中学段有65.16%的学生选择否,小学阶段有12.18%的学生选择否。

当问到“你是否经常把你的美术作品或音乐作品用手机录制保存?”时高中学段有36.90%的学生选择否,初中学段有47.74%的学生选择否,小学阶段有14.43%的学生选择否。

6、师生之间的沟通

为了了解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提出相关问题:“你的美术老师的姓名是_________,你的音乐老师的姓名是_________。”发现填写错误人数小学阶段占8.55%、初中阶段占3.65%、高中阶段占4.93%

“学校的美术老师或音乐老师是否给过你一些艺术方面的建议”选择否的人数小学阶段16.04%初中阶段20.96%高中阶段高中阶段

“你是否知道自己每学期的艺术成绩?”问题时,有64.13%的同学回答知道,还有36.85%回答不知道。

7、多元评价方式

a、当调查到“你是否愿意建立一个自己终身的艺术成长电子档案袋?”问题时,愿意建立档案袋的同学:小学阶段有21.56%、初中阶段29.67%、高中阶段87.77%。再问到“期望档案袋里有什么”时,

共性的理由有

1)老师对自己的建议和评价。

2)有自己创作的作品以及参赛获奖证书。

3)有自己参加活动的音频资料。

个性的理由有:

1)有自己学习艺术课程的上课记录。

2)有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如:字帖、书画作品等。

3)有老师的综合素质评价。

b、通过调查发现,也有12.23%的学生回答不愿意建立“档案袋”。典型的原因是其他课务繁忙,没有时间。艺术方面没有天赋,学期成绩总是不理想,没有什么内容可以放进档案袋等。

c、当调查到“在你的艺术成绩的评价上,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问题时学生希望评价公平公正,多提综合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
(二)
调查分析

1学校艺术课程实施管理方面

针对其它科目挤占、挪用艺术课程课时的现象,学校应严格按照上级下发的课程计划,把艺术教育落实到课表上,保证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足开齐。从备课开始,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抓普及,抓全面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参与和审美体验,通过艺术课教学,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以及初步的艺术鉴赏能力。学校可将学校的艺术课程列入期末考查科目,特别是平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日常考查,做好记录,以备检查。

2课外艺术活动方面

a从调查可见,现在学校艺术教育和文娱活动都比较突出,有的学校成立艺术团和开展艺术节,有名曲欣赏、书法摄影、器乐演奏、舞蹈绘画并成立学生铜管乐队等众多活动。但也有少数农村学校开展艺术活动时,形式比较单一或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没有参与进去。我们应该认识到,学校在举行多种活动艺术节目展演,节目形式可以涉及唱歌、舞蹈、相声、书法、绘画等。通过多个节目才能综合展现艺术教育的成果。有计划地开展健康向上、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艺术活动,能结合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b、针对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情况,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参加的越少,因为高年级的学生整体认知能力比较独立,不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艺术方面也是如此,课外兴趣小组的选择主要以能否能发展其兴趣爱好为依据。只有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学生才可以根据自身兴趣,有选择的学习一些课程,设立社团要打破固定的班级界限,在学校组织多个艺术教育兴趣小组。

c、在课外教育中的家庭美术教育和学校组织的课外教育还需加强力度。特别是家庭艺术教育更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学校应积极整合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充分利用本地博物馆剧院音乐厅、园林、图书馆等文化艺术活动场所,开展学生艺术活动。将艺术教育渗透到课堂外,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同样能受到艺术气息的感染。在家庭美术教育环节,学校理应多多宣传家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多去看看艺术展览等,增加这方面的素质。

3、学生自身艺术素养体现在能力的展示方面,要想成为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自己所从事的某项专业技能、技巧并表现出来。

a调查发现不同学段的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就有所不同,大多技能都是在课堂上学到的,也有个别学生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会学习其他技能。所以我们要以学校为基础,以班级为重点,在开齐、上好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同时,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一种自己喜爱的艺术技能。小学的学生对动手性强的内容兴趣较高,课程的内容安排应根据学生不同学段和不同兴趣爱好和而定,如漫画、动画,电脑绘画较适合初高中的学生,手工制作就比较适合小学生。课程内容的多样化,更能激发学生对艺术产生兴趣,并且所学知识也能在生活中实际运用。

b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没有参加校内展览或登台表演,是因为不够自信或性格比较腼腆。当然大多数学生也对举办的这类活动不感兴趣,觉得文化课学习已经很累,不愿意多花时间在上面。其实学生还是比较好动的,许多学生都希望在课余时间好好放松,要是展示的内容能更贴近学生生活,我相信肯定会更吸引学生的参加。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更深的层面上了解学生的需求并努力做好宣传工作,力求学生更好的展现自我。

4、要努力优化艺术课课堂教学,通过艺术课(音乐、美术,书法,体育等)教学工作及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来实现。因此要求艺术课教师要严格地按照艺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艺术兴趣,为有艺术特长的学生专业化发展和全体学全面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艺术课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人格的发展,关注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感受能力。   

5只有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从调查可见有大部分的学生通过手机软件获得学习方面的帮助,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学生还是希望在平时生活中获取更多学习方面的帮助,以此来帮助他们的学习的顺利地完成。学生运用手机获取资讯、信息,手机新媒体的普及程度及使用积极性在不断提升,效果等方面,最主要的是要扩大有效信息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建立长期记忆机制,体现精品新媒体效果。更好地利用现代高科技产品,针对性的教与学,积极使用和正确对待手机,加强移动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文化的学习,或者说利用当下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便利转化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而非绊脚石。

因此,我们尝试在教学中应用艺术学科测评与学习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辅助必然是随着学校的发展逐步完善的,是指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艺术学科测评与学习平台,构建信息化、个性化的教学环境,提供师生教和学的资源,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6师生之间的沟通情况的调查,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和学生的交流,不能及时作出相应的评价和建议,就能使学生不能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所以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能关注自己的艺术学习情况,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作出调节。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或看法,置若罔闻,不做评价,师生之间得不到沟通,教学过程就会脱节学生不知道学习结果的对错,教学效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应建立多种沟通方式,创建师生互动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更为突出,由于其行为的自制力和有意性较差,受情绪情感影响更明显,在师生互动中,沟通的作用尤为重要。

7、成长电子档案袋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方式,用于展示、描述学生学习过程,旨在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使对学生的评价与考试工作和新课程改革相对接。

a、从调查结果看,其实学生希望成长电子档案可以整理一些过程性学习的数据,为学生记载成长的“故事”,其创建目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展示学生的最佳成果、描述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以及对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三个方面。学生的“档案袋”以记录、保存文件的形式需要呈现学生在一定时期的学习状况,收集材料以反映或说明学生在某一时期内取得的进步。

b、其实以网络为技术支撑,建立起学生成长电子档案,以动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是一个简单便捷的方式。如果应用艺术学科测评与学习平台,成长电子档案中不但可以自由添加学生自己的成长足迹,还可以记录课外活动参与情况,学生艺术特长情况等。所以为了提高电子档案袋使用的效果和效率,要加强与信息技术教师的合作,借助学校网络平台,为电子档案袋设计一个规范性的数据框架和运用模式。

 c、调查说明学生还是很看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的,所以在诸多评价方式中,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反映学生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即以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学生素质的发展状况,也就是多元评价的必要。

总结: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才是学校做好艺术教育活动的关键。学校如果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探索,推动校艺术教育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1、艺术教育要以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及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 

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艺术教育性质和功能的认识,把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美育工作作为培养合格人才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手段,落实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坚持艺术教育的公平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审美素质。 

2、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艺术教学活动为载体。课外艺术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面向全体学生组织艺术活动小组,每个学生至少要参加一项艺术活动。第二课堂艺术教学活动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坚持自愿与鼓励,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内容要健康高尚,形式要丰富多彩,要做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学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各类学生艺术社团或艺术活动的组织指导工作。 

3、要努力优化艺术课课堂教学,构建信息化、个性化的教学环境,提供师生教和学的资源,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4、需要我们转变评价方式,采取“分析数据整合方式”,初步提升评价效率,数据采集方式灵活多样,支持多终端、多模式应用。

总之一切为更好地促进学生艺术素养这一目标,反思实践中的问题与不足,从问题解决的角度开展调研活动和课题研究,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探寻有效的中学艺术课程实施途径和教学方法,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供大数据分析+多层次多维度数据采集,构建艺术学科“教学-测评-学习-练习”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出版

[2]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3. 
    [3]滕守尧,《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南京出版社2008-3-1

 

E515B8CC535443481A4E1E0338CFF3A3.png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洛阳高级中学信息组
    制作: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阳光路 邮编:2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