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4 冯嘉悦
酸甜苦辣和离别重逢,在生命里处处上演。--题记
读完《目送》,并没有很大感觉,只是有种无形的惆怅,从那个时候开始,第一次知道什么叫渐行渐远,但是并没有切身体会过,多愁善感,这是我的毛病。
这一路,能陪我们走完的只有自已。
父母看着我们的前半生,我们看着他们的后半生,这是与生俱来的羁绊,潜移默化中深入骨髓……年轻的自已永远都不知道自已有多爱他们。
在一项关于梦的研究中写道,美国有一个女子,睡梦中无意识的在手机上打出她父亲的名字,醒来热泪盈眶,不知所以,才明白即使过了很多年,她内心深处依旧忘不了去世的父亲。
现在的我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死亡,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纱,透过父母,我们无法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死亡,待到父母去世,我们才会面对面地看清死亡的本质。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我其实不喜清明节给亲人大肆烧纸,尽管我知道这是对亲人的怀念,但总觉得在身后烧更多的纸,也抵不上生前的对他好一点。
文中有句话,“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有时候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随波逐流,因舆论改变立场,与俗世同流,当没有任何一个人信任你的时候,沉默和坚持就是最好的反击和证明。何况这个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世俗的眼光哪有那么重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别人的意愿强求不来,我们能做的唯有坚持!所以何必害怕孤独,我们的内心就像树一样,树越是向往高处的光亮,它的根就越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的深处!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
“有些事,只能一个有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是啊,确实是这样,总有一天那些人都可能会离你而去,你必须学会独自面对一切,一个人过,一个人走。但是总会过去的,总会有人陪伴你,再继续一直走下去。斜坡上的杂花野草,谁说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如今这世界多少平凡,又有何干?就算是杂花,只顾独自开得欢喜,又怎不是生命的斑斓?我在杂花野草中,窥见世界的影,那影重重叠叠,起伏着、踊跃着。它们的影是世上最好的影,尤其刻骨铭心。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你和他的缘份就是那个今生今世,你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好似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而我们总会输给父母,错过父母最美好的年华,而他们也要在我们野心最盛之时渐渐衰老。人总是要分开,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
渐行,渐远,一本书可以影响一个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