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蒙克(挪威)
《呐喊》(也译作《尖叫》),是蒙克最著名的代表作,被认为是表现人类苦闷的偶像作品。画面上,一条让人看不到尽头的木桥上,一个骷髅头一样的人物正在那里无助惊恐,歇斯底里的大声呐喊着,他双手捂着耳朵,脸扭曲地变成了三角形,两个空洞洞的眼窝十分明显,模糊的身躯活像一个幽灵。他的前方有两个人无动于衷地向前走着,画面远处隐约还有两只小船和教堂的尖塔……
在这幅画上,蒙克所用的色彩与自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关联。虽然蓝色的水、棕色的地、绿色的树以及红色的天,都被夸张得富于表现性,但并没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实性。全画的色彩是郁闷的:浓重的血红色悬浮在地平线上方,给人以不祥的预感。它与海面阴暗处的紫色相冲突;这一紫色因伸向远处而愈益显得阴沉。同样的紫色,重复出现在孤独者的衣服上。而他的手和头部,则留在了苍白、惨淡的棕灰色中。画中没有一处不充满动荡感。天空与水流的扭动曲线,与桥的祖壮挺直的斜线形式鲜明对比。整个构图在旋转的动感中,充满粗犷、强烈的节奏。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传达着那一声刺耳尖叫的声音。画家在这里可以说是以视觉的符号来传达听觉的感受,把凄惨的尖叫变成了可见的振动。画家近似于版画的方式,把红,蓝,绿,赤青石的色线,组成流动的河水与天空形象,这些线条像恪动的蛇虫。给人以强烈的不安感,这种景象只能在恶梦中看到,它象征“去亿米”时代人们的彷徨心理。
这种表现手法,或许可以与凡高的名作《星夜》中力与能量的图像化表现相联系。蒙克在这里,正是通过这一切夸张扭曲的变形,强烈炫目的色彩对比,把人物内心想要表达的情绪渲染得入木三分,达到了将其画面上的情感表现几乎推向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