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构建学校美术特色教育学习微资源共享平台的研究>>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中秋帖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3日   点击:   来源:   作者:王心予

  王献之
【释文】
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肩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简介】
《中秋帖》为宋代米芾据王献之《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此帖笔迹流畅,情驰神纵,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米芾是二王的继承者和精鉴家,他评王献之书法为: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


84.jpg


《中秋帖》草书,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传为晋王献之书 手卷,纵27cm,横11.9cm
《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
3行,共22字,释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爲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无署款。
《中秋帖》是《宝晋斋法帖》、《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东晋时尚制造不出,约到北宋时方出现。从行笔中可知,所用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而晋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笔,吸水性较差,笔的提、按、转折往往不能灵活自如,常出贼毫,如此帖那种丰润圆熟、线条连贯、行气贯通、潇洒飘逸的效果是写不出来的。清吴升《大观录》云:此迹书法古厚,黑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据当代书画鉴定家研究,大多认为是宋米芾所临,故同样宝贵。
卷前引首清高宗弘历行书题至寶两字。
前隔水乾隆御题一段。
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题签晉王獻之中秋帖一行。
卷后有明董其昌、项元汴,清乾隆题跋,其中附乾隆帝、丁观鹏绘画各一段。
卷前后及隔水钤有宋北京宣和内府、南宋内府,明项元汴、吴廷,清内府等鑑藏印。
此帖曾经宋代宣和、绍兴内府,明项元汴,清内府收藏。民国时溥仪将其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建国前和王珣《伯远帖》一起被典当于香港一家外国银行。1951年底,典当期将满时,国外有人意图购获,周恩来总理闻讯,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购回,入藏故宫博物院。
宋内府《宣和书谱》、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清河秘箧表》、汪砢玉《珊瑚网书跋》,清顾復《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内府《石渠宝笈·初篇》等书著录。
王献之《中秋帖》:
被清代乾隆皇帝视为三希之一
《中秋帖》书法特点及其与《十二月帖》的关系《中秋帖》,据传是王献之写的信札,纸本,草书,27厘米,1.9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秋帖》笔笔相连,血脉衔接,一气呵成,为典型的行草书。这种写法,起源于东汉的张芝,称为一笔书。《中秋帖》笔势飞动,风神散逸,豪气勃发,确有超过他父亲王羲之之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洛阳高级中学信息组
    制作: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阳光路 邮编:2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