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构建学校美术特色教育学习微资源共享平台的研究>>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舞乐图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06日   点击:   来源:   作者:王心予

朝代:唐
作者:佚名
类型:墓绢画
规格:51.5厘米
藏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此图共六扇,绘于绢制屏风,每扇一人,左右相向而立,这里选其两幅。左边舞女头挽 ―高髻,身着花祅,红色长裙,左手轻拈披帛,右手部分巳残破,但仍可见她挥帛而舞的姿态,右上甬画一凤鸟 ;右边乐妓怀抱箜篌,头戴绣花帽,身着绣花锦袖袂,足着皮靴,头顶一只鹦鹉与之呼应。两人面颊丰腴,身村修长、俊逸,体现了初唐的审美时尚。

85.jpg


1972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张礼臣(655-702)墓。随葬屏风画共六幅,分别绘四乐伎、二舞伎,这是其中的一幅。图中舞伎发挽高髻,额描雉形花钿,红裙曳地,足穿重台履。左手上屈轻拈披帛,可看出挥帛而舞的姿态。右手残损。人物形象清俊,身材修长。线条流畅,笔法细腻,设色鲜丽浓艳。人物面部运用了晕染技法,表现出娇嫩的肤色。这是目前我国最早有确切年代、在绢上描绘妇女生活的作品。

穿襦裙、半臂、披帛的妇女(新疆吐鲁番出土绢画)。本画出土于张礼臣墓,原画嵌在屏风上,画面人物似为舞伎形象。图中妇女头挽高髻,额描花钿,短襦长裙之外,还罩一件卷草纹半臂,足穿高头绚履。左手拈着披帛,可惜已破损而难得全貌。从人物动态及手臂的姿势来看,披帛的一端从胸前的衣襟中伸出,然后绕至背后。披帛的另外一端则由右手牵拈(右手也已破损,仅存手臂)。该图出土表明,半臂这种服饰,早在初唐即已出现,不仅在中原地区流行,西北地区的妇女也同样喜欢穿着。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洛阳高级中学信息组
    制作: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阳光路 邮编:2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