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湟里高级中学 耿秋怡《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08-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虞赛玉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湟里高级中学 耿秋怡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读物,对于教师来说颇有实用价值。作者马歇尔·卢森堡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即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篇幅不算长,但令我受益匪浅。

书以“非暴力不合作”理念的代表人物甘地的讲述作为前言,很好地将我们与这一沟通技巧拉近了距离,并让我直观联想到这一技巧能起到的重要作用。作者首先介绍了暴力沟通的本质,即以攻击、批评和指责为核心的交流方式。这种沟通方式往往导致争吵、冲突和破裂,而非暴力沟通则能够改变这一局面。而非暴力沟通的核心理念是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要。通过倾听并认真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情感,我们能够建立起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非暴力沟通还强调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采用指责和攻击的方式。确实,很多时候我们的言语和行为会伤害他人,导致冲突和矛盾的产生。而通过非暴力沟通,我们可以建立更加和谐和有效的人际关系。

语言的表达艺术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真挚的情感。在第一部分,作者指出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通过观察事实、识别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以及提出明确的请求,我们能够更加有效地表达自己,并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医生、孩子的案例,我发现想要恰当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技巧较有难度,因为这不仅仅是沟通技巧的提升,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地意识到,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沟通中有时确实会忽略学生的感受和需要。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技巧,我相信我们可以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并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

在每一章结束都有小结和练习,能够及时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反馈。比如对于观察和评论的区别。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沟通方式,是否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多采取评论或言过其实的陈述句,这很有可能使得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还有通过对于需要和感受的关系的练习,我意识到,有时候我太过主观、注重自己的观点,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和需求。

这本书对我的日常沟通和工作交流都有很大的启发。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沟通技巧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人际关系和自我成长的深刻思考。书中展现多个生动的案例和故事,揭示了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往往忽视的问题,并提供了实用的解决方案。我想我会在日后和学生沟通过程中对自己的感受负责,更加关注他们的情感和需要,尝试主动倾听和理解他们,并且减少无效沟通,明确每一次交谈的目的、倾听学生的需求,给予正向反馈,同时加以积极引导,相信这些改变能以进一步加深师生关系中的亲密度和信度,让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阳光路 邮编:21300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