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掉标签,让青春自放光芒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 心理咨询室 张雅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撕掉标签,让青春自放光芒”。
不知你是否听过这些话:“你理科不行,还是选文科吧”“你太内向了,不适合当班干部”“考得这么差,你真的不适合学习’”这些标签像一道道栅栏,试图将我们困在别人设定的“应该”里。但青春不是填空题,而是自由命题——我们的人生,绝不该被任何标签预设答案!
心理学中有个实验:将跳蚤放进玻璃罩,即便撤掉罩子,它也不会跳得比罩子更高。而标签,就是那个看不见的玻璃罩。 当有人随口说“你缺乏创造力”,你可能从此避开艺术课;当父母叹息“你不是读书的料”,你连翻开习题册都需要勇气;当我们自嘲“我就这样了”,实则是给未来提前判了死刑。标签不会定义你,但相信标签会禁锢你。请记住:标签只是他人片面的判断,甚至是偏见的产物。标签是他人眼中的“影子”,而你才是自己的“光”。真正的成长,是学会用行动证明“我远不止如此”——你的价值,从不取决于别人的评价,而在于你如何书写自己的故事。在此,和大家分享以下三点:1. 以成长型思维代替固定标签。斯坦福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提升。一次考试失利,不是“我不聪明”,而是“我需要调整学习方法”;一次演讲失误,不是“我天生怯场”,而是“我积累了宝贵经验”。 2. 每天为自己“赋三能”——赋能能力:发现一个优点(如“我今天耐心解出了一道难题”); 赋能态度:肯定一次进步(如“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 赋能希望:设定一个小目标(如“下周我要认识一位新朋友”)。 3. 对他人践行“三不原则”——不轻易定义:将“你就是这样的人”改为“我注意到你最近发生的事情” ;不传播偏见:将“那个班都是书呆子”改为“每个集体都有独特的光” ;不沉默旁观:听到恶意标签时,勇敢说“请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 。
同学们, 每一代青年都曾被贴上标签,但每一代青年都在用行动重新定义时代。哥白尼撕掉“地心说”标签,爱因斯坦打破“经典物理”边界,袁隆平改写“不可能增产”的预言。当我们撕掉“文科生”“理科生”的标签,知识便成为探索世界的万花筒;当我们抛开“学霸”“学渣”的评判,学习便回归求知的纯粹快乐。当我们撕掉班级的界限,交流便架起思维碰撞的桥梁;当我们打破学校的藩篱,成长便展开拥抱星海的画卷。
最后,我想把诗人聂鲁达的话送给大家:“当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让我们卸下标签的禁锢,以真实的自我迎接阳光雨露,让青春如野树般自由生长,向着天空,向着远方,向着一切未被定义的方向!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校心理咨询室张雅老师进行主题演讲)
(学生发展中心赵瑜佳副主任进行德育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