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常州市、武进区名师工作室联合主题研训活动在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特邀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主编黄建炜教授作思想政治学科论文写作与投稿专题指导,为全市思政教师带来一场学术盛宴。本次活动由常州市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正高级教师杨雷主持。武进区施凯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施凯校长带领工作室成员全程参与研训。
专家指导
黄建炜主编以《好文章好在哪里?——以‘论文修改与投稿要求’为例》为题,立足多年的编审实践,通过大量的优秀论文案例,阐释了好文章的“十大标准”:问题要聚焦、立意要高远、视角要新颖、切入要细小、热点要及时、素材要真实、思考要深刻、首尾要呼应、文献要贴切和行文要流畅。
黄主编特别强调,提升投稿命中率需要做到“投其所好、有的放矢”,建议教师们从以下八个维度开展系统性研究:一要研究目标期刊的办刊特色,二要研究热点选题方向,三要研究课堂教学实践,四要研究教材编写逻辑,五要研究已发表文章的写作范式,六要研究期刊目录的编排规律,七要研究各栏目的用稿偏好,八要研究封面文章的选题特点。
最后,黄主编寄语广大教师,“写出好文章,不是为了立即成就自己,而是为了在广袤教育星空中增添属于自己的光芒”,“唯有思维,愈用愈新”。这番饱含哲思的话语,让在场教师既感受到学术研究的崇高使命,又领悟到思维创新的永恒价值。
黄主编以深厚的理论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参训教师构建了一个立体化的学习场域:既有高屋建瓴的学术指引,又有脚踏实地的操作路径;既有前瞻理念的启迪,又有实用方法的传授;既有典型案例的深度剖析,又有精品范文的价值引领。
整场讲座中,黄主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传道授业,其专业精神令人动容。他那温润如玉的学者风范、渊博精深的学术涵养、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无不彰显着一位教育大家的品格与魅力。参训教师不仅收获了论文写作的宝贵经验,更在精神层面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对学术研究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追求。
收获感悟
反思写作之道,提升学术表达
武进区礼嘉高级中学 栾文娟
近日聆听了中政参黄主编《好文章“好”在哪里?》的讲座,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常年与文字为伴,深知写作之难,但此次讲座却让我重新审视了“好文章”的标准,特别是在学术论文写作与投稿方面,更加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讲座通过丰富的案例剖析,指出了高质量论文不仅需要内容扎实、逻辑清晰,更需要表达精准、结构严谨。尤其在修改环节,黄主编强调“精雕细琢”的重要性,不只是语句的润色,更是思路的打磨。对于投稿环节,讲座提醒我们要深入了解目标期刊的风格与规范,尊重编辑与读者的阅读习惯,这让我意识到,写作不仅是表达,更是一种沟通。
这场讲座带来的不仅是方法技巧的积累,更唤起了我对写作态度的反思。好文章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修改、反复锤炼中成长出来的。这种精神正是教育工作者应以身作则、传递给学生的重要价值。
三月研训:邂逅学术魅力,探寻写作真谛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张姗姗
阳春三月,共赴一场学术饕餮盛宴。特别感激名教师工作室的领衔人施凯校长为我们搭建平台,提供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能够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的黄建炜主编面对面交流。此次集体研训,我首先被黄主编的个人魅力深深折服。黄主编长达两小时娓娓而谈、倾囊相授,不禁感叹于其满腹经纶却又如此平易近人;也惊诧于其异于常人的记忆力,提及各文章作者及其教学实践时如数家珍,令人啧啧称叹;而在具体谈及论文修改时又能深入浅出、详略得当,使在座各位均能巧抓重点,我更是听得津津有味,也深感受益匪浅。
高中政治教师如何写好文章?通过此次研训活动,我深刻意识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宏观上的教学范式、教学理念,到中观层面的备课、授课、评课,再到微观层面的时政评述、教学案例、问题设问、过渡语均能造就一篇佳作,关键在于能否捕捉、记录并深思问题。当然,还要养成写作的习惯。把读过的做出来,把做过的讲出来,把说过的写出来,把写过的改出来,一篇好的文章自然水到渠成。日后我将躬行实践,相信定会有新的感悟与提升。
真问题、深思考、巧表达
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 沈姝菲
有幸聆听了《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黄建炜主编《好文章“好”在哪里?!》的讲座,受益匪浅。黄主编以论文写作与投稿为核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优秀学术论文的十大标准,让我对如何撰写高质量论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黄主编的讲解让我深刻体会到,好的论文必须要做到“问题要聚焦”和“切入要细小”。他强调,有价值的学术探讨应当摒弃泛泛而谈,而是要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提炼那些具体的、真实的、可操作的问题。这种“以小见大”的研究思路启示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必须保持敏锐的问题意识,在日常教学中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发现那些真正值得探讨的“真问题”。只有扎根教学实践,从细微处入手,才能做出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
此外,“立意要高远”与“思考要深刻”也让我深受启发。一篇好文章不能仅停留在现象描如此,文章方能拥有灵魂,引发读者共鸣。
这场讲座让我明白:好文章是“真问题、深思考、巧表达”的统一。作为教育者也是研究者,唯有扎根实际、锤炼思维,才能产出有价值的成果。
(撰稿:沈姝菲;审核:施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