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洁
在读《学会教学》之前,我觉得自己是会教学的;读过《学会教学》之后,我发现自己对教学不再那么自信了。
从上个世纪后期,教学研究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那就是没人再敢把某种单一的教学理念称作当代教育的理论主线了。《学会教学》博采众长,能够让教师对有效教学方法的理论、实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能够为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支持。
这本书“致力于为教师提供教学实践的深层理论基础”。当作者通过层层剖析,终于说服我们相信那些教学理论是“有效的”之后,我们发现这些教学理论并非昨天才发明的,而是已经用了几十年并且不断在课堂上完善的。这种感觉,像极了我们第一次走上讲台时的感受:窘迫却激动。
这本书在前半段被处理为“教”与“学”两条线索的相互交织。一方面,从“教”的角度,谈有效教学的经典认识,然后结合教师的具体教学计划和课堂管理方案,为课堂教学最优化提供保障。在作者有条不紊的论述中,“教师职责”成为我们理解教学事件的金钥匙:教师在领导、互动和组织层面的职责,让教学变得卓有成效。另一方面,是从“学”的角度来理解当前以多样化为特征的课堂教学。基于因材施教的理念,基于对学生在多样化课堂上学习情况的分析,作者一点点地向我们揭示了学生成长的最佳途径。
因为巧妙编排且图文并茂,这本看起来理论意味很浓的书,在阅读和理解上并不让人觉得乏味。所以,我对这本书很有好感。
但是,《学会教学》并非表面上这么简单。“简单”的著作里,隐藏了作者高深的教育见解。
作者对教学策略的研究、教学程序的思考以及对教学知识的理解,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哪怕是稍微懂得一些教学理论的老师也爱不释手。书的前半部分,主要涉及教学的科学基础和课堂建设管理。后半部分细致有序地介绍当今最常见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机智,使读者知道这些经典的意义所在。同时,这本书教会教师掌握观察、记录和反思等教学技能——这是我们都熟知的,但这本书的阐述引人关注。我认为,后半部分才是这本书的核心,是教师追求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当我们翻开《学会教学》并深入学习它时,最终必然会进入对教学的具体思考。当教师真正领悟书中的理论以及实践时,就能够通透地观照当今教学中令人困惑的一系列事件。至此,所有的教育理论全都融为一体,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从这一刻起,教师逐渐变成了自己教学实践的探究者,教师专业得到自然的生长。“我们来到了教师讲桌的后面,而非前面。”这个时候,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包括每个步骤和节奏,都被恰到好处地呈现在教师的眼前。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在这本书的指导下,教师能找到一个从实践中认识教学的最真实的视角。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
(《学会教学》,[美]查德·I·阿兰兹著,丛立新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刊发于《教育时报 课改导刊》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