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鱼的公开课教案
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 俞海燕
教学目标: 1、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2、有感情诵读
教学重点: 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
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杜甫很忙,导入新课:
2012年杜甫很忙的涂鸦,我们在这种毫不负责的调侃下曲解误解了杜甫;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登高》,让我们一起来还原一个真实的杜甫!
二、知人论世,走近诗人:学生回忆
(一)、曾经的杜甫,真实的杜甫:杜甫是唐王朝由兴而衰的见证者:
1、年轻时,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2、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10年忍辱和辛酸
3、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
4、曾经历过“安史之乱”,并因之流亡了四年
5、曾被叛军扣留9个月;曾因直谏而被贬
6、晚年,杜曾漂泊他乡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救济
7、58岁时,客死舟中
(二)、背景介绍,凤凰新学案:
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安史之乱之后,地方军阀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 “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三、反复诵读,自我感悟:
指导读: 七言诗读法2221、2212的节拍——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1、自由读:
2、学生范读(学生评价)
3、学生齐读
4、老师范读
四、入景入境,合作感悟:
每个人挑一联你感觉通过这一联最能理解当时杜甫的心情,最能读懂当时杜甫的内心世界?
先组内分享;
然后小组推荐与我们大家分享:
分析的顺序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确定,不求全求齐,肯定和评价及为重要!
(一)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设身处地想想,给你什么感觉?
1、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鸟飞( 两句六景——语言凝练——马致远)
2、 ①风急:天冷——身冷——心冷
②天高:在广阔的天地间,更使人感到渺小和孤独
③猿啸哀: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知,猿声无所谓哀与不哀,只是诗人的内心哀伤,所以猿声听起来才哀伤)
④渚清沙白:颜色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⑤鸟飞回:是一只什么样的鸟?(找不到食物、找不到家、飞不出急风的、失群的——总之是孤独、痛苦、不开心的鸟,恰似作者的写照)
此诗中的鸟是一只还是一群好呢?
(都可以:一只鸟正好是诗人的化身;一群,鸟的一群正好反衬诗人的孤单)
比较理解:毛泽东的“鹰击长空”,王维的“鸟鸣山更幽”,它们有什么不同?
(前者朝气有活力,当时的毛正处于立志改造中国的时期;后者
悠闲自在,当时的王正向往着幽静的大自然)
3、读出:哀婉、孤独
(二)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与前六种景相比,境界是渐大还是渐小?从哪里看出?由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我们会想到什么或是谁?
1、 渐大
2、 无边和不尽
3、 境界越阔大,人就越渺小;长江越无穷,人生就越短暂。
4、 读出:沉郁、高昂
(三)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诗人悲什么?(立足文本;从诗歌中找一找,用笔画一画;小组谈论)
1、“万里”: (空间上)离家万里,有家难归(交通不发达,诗人的潦倒处境)
“悲秋”: 季节上给人悲凉的感觉
“常”: (时间上)说明诗人经常漂泊他乡,多年漂泊他乡
“作客”: 寄居别处,漂泊他乡(区别于“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做客人)
“百年”: 即暮年,此时诗人已经55岁
“多病”: 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诗人身患肺病等多种疾病
“独”: 独自一人,朋友高适、救济他的朋友严武等都已经离开人世
“登台”: 即登高,高处不胜寒,高处不胜悲
宋人罗大经评颈联十四字之间含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2、读出:愁苦、沉痛
(四)尾联: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苦恨”是非常恨,诗人恨什么?诗人仅为自己的身世而悲么?
1、“艰难”: 人生艰难、国事艰难(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可国家仍动荡不安,这对于杜甫来说是极其悲痛的!)
“繁双鬓”: 恨自己人到暮年,不能为国家效力;恨自己壮志难酬啊!
“潦倒”: 可以指人生潦倒,可是人生潦倒又何尝不是国事艰难所赐呢!
“新停”: 可能因病不能喝,可能因穷困潦倒,无朋友的救济;那么这种愁苦、悲愁排泄不了,只能郁积心头!销愁无途!(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读出:忧愤、无奈
(五)情景交融、秋之内涵:
本诗借悲秋之景抒发悲秋之情,情景交融,思考“悲秋”的三层含义?
1、(身处人生之秋,望着季节之秋,心里装着国家之秋!)
2、再次齐读:理解后+配乐
五、延伸阅读:
全面了解杜甫,不要被知人论世法固定自己的思想
------杜甫的《客至》
六、课后推荐:
1、背诵全文
2、课后推荐:杜甫的《房兵曹胡马》《蜀相》《又呈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