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网站>>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谈强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体察认识”的现实意义(课程与教学201403)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3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新课改下,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学科中占有极大分量和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培育高中生健康人格的重要作用。就像铁要淬火才能成钢一样;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阅读(教学)就像燃烧着的火焰,能够锻造出学生的健康人格。妥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能力提高,思辨拓展,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人格得到提升。
让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建构理解方式,并和老师一起完成平等对话、深入理解和思辨的教学过程,是值得期待的。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即便有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却也因缺乏对作者、文本以及生活意义足够的体察认识,在理解上也多是浅薄空泛或片面偏颇的。要实现高中生的有效阅读,教师要在作者、文本以及生活意义的体察认识方面加强课堂教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体察认识是通过课堂促进学生实现现代文阅读教学突破、防止思想钝化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个体发展关键期的高中生健全人格,启发他们理想、希望和意志的重要过程。
具体说来,一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心路。
阅读教学,首先要能读懂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读懂文本要建立在对作者经历及其思想特征、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足够了解的基础上,知人论世。在阅读一篇文本的时候,课堂要设计一连串的步骤,营造知人论世的课堂氛围——阅读教学的过程,从情感传达的角度上说,首先是一种不同对象情感的替代和转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效能,主要体现在将作者的心路历程恰当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作者的情感发展脉络,并巧妙地结合到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的过程中去。譬如,怎样读懂《我与地坛》和《病隙碎笔》?最好的途径,了解史铁生其人其事。怎样理解《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人生》中的高加林?只有一个途径,了解路遥和那个短暂而特殊的文革结束后的迷惘时期。
也只有充分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你才有可能读懂叶芝“朝圣者的灵魂”是怎样的一种挚爱;只有全面感知作者的写作个性和所处的时代特征,你才有可能实现与作者灵魂的沟通。学生只有了解作者写作时的心路历程,了解那是怎样的一种经过不断堆积而最终喷发的个性化的情感历程,和作者心情相契合,才能真正的进入文本,进而深入理解主旨思想,并激发个体的思考和提升。还记得有一年,一位作者解答以自己文章出题的高考阅读题,15分的试题只得1分的现实——忽视知人论世的阅读设题,总会让人唏嘘。
二要层层感悟,承载自身生活。“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阅读和写作异曲同工,都是需要结合生活,不断感悟、理解、接受,进而承载自身生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教师要准确把握学情,创设情境,针对性地做出阅读指导,让学生用自己的身心和全部生活经历与文本发生碰撞交流,层层感悟,从而真正走进文本,并实现个体思想上由内而外的细微而坚定的提升。详细地说,真正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实现阅读过程中的“移情”效果,要能够激发学生以具体经历来承载文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最关键的工作并非传授知识,而是以多种教学手段介绍这些知识,并创建情境,把这些知识溶于情境中,使学生能够借助阅读(再读)不断观照自我,用个体真实的经验和情感去体会、判断和理解,从而建立阅读与个体生活的一种联系。在高中思想形成的关键期,如果能通过一些较为艰涩困难的阅读,让学生产生困惑,思辨体察,逐渐理解,对学生的意志锤炼具有重要意义。
那些把阅读教学仅仅看成是技术活的,则浅薄、卑琐、物质,无法让学生的思想具有朴实的生活基础,难以生长出艳丽的花朵。在应试阅读的藩篱之内,学生的思想如果没有与自身生活紧密结合,那么在无数的现代文阅读训练之后,依然是满目荒痍的废墟。如果不能考虑到阅读必须承载学生自身生活的这一重要特征,现代文阅读就像一次盲人摸象——出题者期待每个学生将摸到的部分都理解为“的确是一头大象”,事实上难以实现。
三要彰显个性,允许“有我”之解。阅读不仅仅是掌握阅读方式,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更是彰显个性、促发希望的过程。同一文本可以读出多种意义,通过课堂文本解读,文本意义被不断丰富,不断读出独特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理解,并激发巩固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情境、时间和经验,需要教师的有意关注和及时调控。通过阅读,课堂要培养学生对文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更敏锐的洞察和更深刻的认识,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内心节奏和内在追求,并充分地表现、发挥出来。所以,我们要允许阅读者“深刻的片面”。譬如山东知名作家张炜的长篇小说《古船》,老一辈读出了阶级斗争,中年人读出了人性欲望,而当下的学生则读出了一种时代的荒诞感。面对同一文本,我们要有各异的、准确而符合个性的理解。在阅读中,教师要目中有人,关注学生的个性理解。在已有经验和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学生是灵动的,他们的内心是丰富的;我们不能把阅读教学局限在一些早已固定的认知框框之中,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提升。阅读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内心世界中逐渐改变的内涵和价值;如果教师不能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始终按照自己的节奏和理解来上课,他就慢慢地读不懂学生的表情和反应了。
荣格说:“文化的最终积淀是人格。”当前,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阅读教学,作为培育未来社会人的重要手段,作为年轻人成长不可或缺的过程,是高中生健康人格培育的最佳载体。阅读教学,不仅仅要完成知识、技能的教学任务,更要以体察认识为有效手段,实现学生内在优秀品质的养成,实现对学生生命存在的整体关怀和促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洛阳高级中学信息组
    制作: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阳光路 邮编:2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