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网站>>研究过程>>文章内容
课题组学习重要材料:基于“未来”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1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选注:要想做好阅读教学,在微观的深析之外,也必须了解宏观教育的特征,了解最新的教育动向。此文透彻动人,理性真诚,简约及时,值得深思。唯一的问题是,要想真正读懂此文,需要较多的教育、理论背景)

 
教育始终是面向未来的事业,13年4月1日出版的《上海教育》以“未来已来”为题,讨论大数据时代教育变革问题。这是一个极具冲击力、诱惑力的标题和话题,既直面挑战,又充满教育情怀。说直面挑战,在于当前教育还难以应对多元需求、难以坚守最基本的教育原则和规律的背景下,在还沉浸在Ppt的便捷和图片美感之中,云计算、大数据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标志,影响教育的价值判断和方式方法的变革,成为教育变革的支柱。期待创建基于未来的学习模型,使所有学习者无论身处何处都能获得丰富而强大的学习经验,使他们成为全球化网络社会中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知识渊博的具有道德责任的公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型要求教师拥有更为复杂知识、具备专长和特定能力的专业人员,而不是知识的传递着和课堂的管理者。大数据为教育研究从经验的藩篱中挣脱出来,走向实证探究。我们必须也可以更应该从时代转型的视角、从大数据运用的意义上解读教育,用更科学的技术与载体实践最本原的教育。说充满情怀,是期待在教育进步的过程中,技术能够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脚手架、资源和广泛的互动交流工具,使学习更有吸引力和个性化,使“每个学生就是一所学校”、“基于差异的教学”能够落在实处,尤其为学习困难者提供更好的学习保障,为学习超常者提供引领性教育服务,使教育能够确实基于人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实现教育自身的价值。
正是大数据的挑战,拉近了未来与实现的距离,未来的诱惑力更强。然而,现实的不确定性、残酷性又告诉我们教育的变革必须直面矛盾和挑战,用智慧去调整策略,改进思路,脚踏实地去创造未来。
我认为,教育现代化最为核心的是否能够努力实现人的现代化。面对现代化指标,我们教育内部重要的任务是通过创新制度、改进教与学的方法、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等优化教育过程,把培养核心价值观、发展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水平落实好。直面现实,面向发展,就四个问题与大家交流。
一、教育评价
评价是推进教育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和策略,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使用时影响评价有效性的三大决定性要素。梳理我市各类教育评价项目,不难看到,层次多,类别全,但操作方式单一(主要是指流程、要素收集和评价方法)、相关性不强(主要是指多头组织、标准不一、自我封闭)、社会美誉度不高(指标与利益相关者、评价主体模糊、相关数据处理可信度、专业性与社会性)。如何改进?请关注以下三个案例。案例一是我市职业学校专业发展水平评价,期待通过评估指导全市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提高教学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同时通过公开信息,协调教育资源配置。案例二是第三方对bh中学进行中期评估,期待具有专业能力的第三方评估提高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也以此学习与吸收新的评价方法和策略。案例三是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复评(把优秀作为起点,重建合格标准),期待完善自我评估方法,增强学校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案例告诉我们,发展性原则是学校评价最核心、也是认可度最好的原则,加强评价的整合、提高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是最大的期待,构建以技术为重要支撑手段的网络评价体系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突破口。呈现以下三大特点。一是大数据,充分利用云计算的优势,建立我市教育数据统计中心,围绕人(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形成评价数据库,包括教师专业发展数据、学生学业水平数据、校长课程领导数据和学校资源配置数据等,期待通过对数据及其相关性的分析,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实现评价结果共享。二是多元化,一方面通过数据挖掘,多视角进行分析与判断,另一方面通过引入社会评价,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实现教育评价的专业性和社会化。三是过程性,依赖技术支撑,可以全过程多方式收集和处理相关数据,教育评价的重心可以放在对过程的持续关注,促进主体不断自我反思与改进,在优化过程中降低评估成本。
二、教师文化
教师是教育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建设者和引领着。我市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教育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获得了较好的教育质量,主要是依赖一支有创造力的校长队伍和敬业的教师群体,各类教师发展指标也证明了这一事实。然而,教师队伍建设始终面临的挑战。案例一,绩效工资制度,学校方案出台一波三折,矛盾重重,实施之后又积极性普遍不高,经济调控激励机制效度下降,少一份不得了,多一份无所谓。案例二,高级教师职称难以兑现,部分教师由于学校暂无空余高级教师岗位,因此,这群教师无法享受高级教师工资待遇,三年前实施的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制度的矛盾开始凸显,评聘结合还是评聘分离都关乎教师切身利益,学校教师管理形态期待新突破。案例三,国家颁布教师专业标准,6类54条明确了教师专业的基本标准,从学科专业走向教师专业,回应教育发展需求,教师将进一步面临专业发展困惑和痛苦。同时,面对社会文化的多样性,教师职业也在经受多重利益的侵蚀和伤害,教师文化需要持续创新和不断建构。在我看来,教师文化创新应重视以下三方面精神的建设。一是学科素养,专业精神。确立教师专业品质,努力成为终身学习者,把课程建设的权利还给教师(教研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递者和课堂管理者,只有拥有课程建设的机会和权力,才可能真正理解教学,才可能从传递知识走向引领学习。生活在相同的开放社会中,学生可能比教师拥有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为多样的生活世界,成为终身学习者成为教师职业的重要内容和生活方式,教师更应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破解难题的智慧和沟通交流激励的能力。二是民主情怀,敬业精神。尊重和引领每一位学习者。维护学习者的学习权利,激发和积极维护学生的学习情趣是教师的义务和学校的责任,从面向全体到为了每一个,需要教师理解每一个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情感状态,激发每一个学习者的潜质,教师需要有宽容的心态,等待的耐心和唤醒的方式,公平地等待每一个学习者,用不同的方法对待有差异的学习群体,对困难者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照顾。以民主的思想管理我们的教学过程,成为教师的职业态度。三是规则意识,契约精神。改变身份管理的思维方法,以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和标准,以岗位竞聘的办法建立教师地位管理基本模式,教师与学校形成契约关系,培育契约精神。这里需要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局行政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条例,严格教师准入制度、辞退办法和激励机制,建立教师岗位动态调整机制,改革职务评审办法,二是强调学校进一步构建民主议事规则,让每一位教师有公平的参与学校管理机会,
三、校长培养
在推进教育发展的进程中,校长是核心。如何发现和培育称职的校长,如何赋予校长完整的办学自主权,如何对校长的办学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如何切实减少行政和社会对校长独立办学的干涉是目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案例一,山东潍坊实施校长职级制。实施校长职级制和年薪制,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校长以专业的特质和职业管理者的身份管理学校,办学的重心才能真正下移,学校活力才能彰显。行政通过专业服务、经费保障、项目支持等方式支持学校发展。案例二,深圳福田区面向招聘中学校长,拓宽选才渠道,关注校长职业素养。案例三sy中学理事会框架协议。明确了校长产生的办法和管理模型。三个案例给我们以启迪。一是构建校长职级制,二是建立学校章程,明确校长岗位标准,以推荐、竞聘等方法确定初步人选,由董(理)事会投票确定任命校长。三是建立开放性第三方学校主动发展评估机制,形成发展性评价办法。四是建立独立的教育督导机制,把握基本的办学方向和办学规则。五是构建校长专业发展学习培训制度,持续提高校长的专业化水平。
四、课程改革
省教育厅将公布高考改革新方案,经历长达十年高考改革,连续多次高考模式的调整、,可以说是经历磨难,深感改革的痛苦和煎熬,但期待有好的方案解放高中的愿意没有改变,可惜也不现实。去年和今年,我们尝试职业教育体系的突破,构建“3+4”创新型技师培养模式,一方面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教发展,让职教更有魅力,也希望通过多元化的升学通道的建立。但这远远是不够的,高中教育也不是以升学引领发展,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方式和多样化办学方法的探索和引领。有时我们很难判断,也很怀疑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能够参与国际竞争,这样的竞争能力是否在扩大还是缩小,更可怕的这样的教育对人的价值观的破坏。面对未来的生存,教育到底应该给学生这样的基础和价值观。我们从高一开始,调整和完善高一教学秩序,好好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这可能是面向未来,我们必须从高中重新起步。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洛阳高级中学信息组
    制作: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阳光路 邮编:2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