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网站>>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写好作文,关键在于感动(《语文报》20141115)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5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王超
 
审读40个学生的作文,字迹工整层次清晰文笔流畅的作文不是没有,但是却依然让我感觉不到吸引。原因何在?这些作文,在命题之下,因为生活的贫乏,所以大多泛泛而谈,或者无依据空谈,就像那失水的黄瓜,软哒哒的,没有精神的质感。
其实,写作的技巧就只有这么多,无非是怎么写人记事、详略得当、修饰点睛、开篇收尾,等等。这些程式化的东西,有的学生已经烂熟于心,无需再教;有的学生,面对它们也早已“麻木不仁”“针刺不痛”。再来指望通过讲评技法实现引领,效果肯定不明显。技法对高中学生来讲,关键应该在于反复锤炼。
其实,写作的关键在于,真实地表达自己。好文章就是有感而发——写作中,学生需要注重自己的个性表达,注重展现个体的生命感。而今天的学生,“知道很多,体会很浅”,再加上生活单一,指望他们写出鲜活生动的生活,很难;更有不少学生,不能“行万里路”,却也懒得会主动去读几本书,间接的生活也无从借鉴,写出的文字自然也就索然无味面目可憎了。
这就涉及到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的缺失——阅读。干巴巴的文字没有人喜欢,但是怎么样让自己的文字不那么“干巴巴”?阅读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阅读别人的文字,那些精巧的情节,那些生动的人物,都是通过精彩的结构设置或者细节描写呈现出来的,你只有反复阅读并去揣摩了,才能真正理解其如此这般写作的缘由。比如高中语文课本中,《药》中那观看夏瑜行刑的细节描写:“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要去推敲此处写的如在眼前的意味。还有《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贾宝玉等人不同的出场方式、语言和衣着,让人过目难忘的独特之处,也值得反复阅读深思。广泛的阅读,增加学识,更培养了想象力,能够给写作带来巨大的助力。
另一个重要的能力是观察。很多学生,学习生活争分夺秒,经常是忽略了身边的风景。慢慢地,再加上社会信息、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学生需要的各种资料几乎都可以“信手拈来”,就导致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极度退化,再也没有了孩童时期的“拍案惊奇”和主动发现。没有了生活和经历,没有了观察和联想,何来感人的细节?何来细腻的情节?哪里能写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和风景?我经常和学生讲到“一说到母爱就是深夜给‘我’掖被角”“一篇关于‘不幸’的主题作文,一个考场一半人死了父(母)”等极端的例子,引导他们去认真观察并用心记录身边的风景和人;并且结合具体命题,引导学生确定主题,拓展思考,抓住线索,联想想象,由实而虚,从古到今……并使用各种恰当的方法、技巧增强表现力。
在阅读和观察的基础上,在真情实感、真实经历的基础上,写作中辅以恰当的表达,就有可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和共情,有可能感动读者。当然,写作没有捷径可言,多阅读,深思考,勤写作才能逐渐提高。“明文第一”的《项脊轩志》之所以广为流传,就是因为作者归有光以“轩”为线索,将自己对亲人的怀念和身世浮沉的感慨(两种容易让所有人都产生共鸣、共情的感情)融入浅而有致的叙述中,让人深受感动,实现了与读者精神深处的贯通和促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洛阳高级中学信息组
    制作: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阳光路 邮编:2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