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史料教学优化研究>>课题方案>>文章内容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史料教学优化研究(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1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贲新文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史料教学优化研究
实施方案(研究计划)
一、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史料教学源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的被称之为“新历史”(NewHistory)的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即将史料引入课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做历史学家的活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引入我国。史料教学,是学科特质的“还原”,学科本真的“回归”,如今史料教学似乎已成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常态,这既符合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特质,也体现了课改和历史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深化的态势,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简单化、形式化、随意化的诸多偏向。而伴随着我国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特别是中共十八大“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提出及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印发,赋予了基础教育构建我国素养本位的课程与教学新体系的时代新课题,也为史料教学发展瓶颈的突破指明了方向——史料教学必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进行意义重构,必须不断优化其实施策略,深入挖掘其本质内涵及育人价值。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视野下,优化史料教学的研究,将有利于实现史料教学价值取向的创新,有利于史料教学结构模式和活动展开的创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当前史料教学的偏向,引领史料教学的健康发展。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视野下,优化史料教学的研究,聚焦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强调史料教学成为学生应用史料自主学习、探究历史问题的活动过程,强调所选用史料的文化意义和育人价值挖掘,其价值追求与达成路径的高度统一,无疑将形成学生历史素养培养的最大绩效,从而促成历史教学真正走向历史教育。
 二、研究的条件分析
1.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围绕课题研究主题,课题组成员已进行了前期理论和行动研究。通过相关文献学习及课题组专题学习研讨,对于国内外史料教学的实施及研究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草拟了课题研究方案,并约请专家进行了初步论证。课题组部分成员已事实上开始了史料教学的行动探索,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已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史料教学意义重构》等多篇论文发表于省级刊物。
2.研究力量具有优势。课题主持人,多年从事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组织能力,曾先后主持或参与过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大多是热心科研的区域学科骨干,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经验及教研活动组织能力,基本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课题组成员单位包括教科研氛围比较浓郁的1所高中及涵盖民办、公办、城镇、乡村等不同类型的10所区内初中校,开展研究具有普适意义;在研究过程中并将不断滚动、吸纳更多的学校和老师参与,从而带动、引领面上的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实验学校的阶段性成果。
3.研究保障机制完备。课题主持人之一是区域历史教研员,能够整合全区历史教研骨干投入此项研究,既能够在保障研究时间、经费等方面提供便利,又方便加强区、校教科研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可以借助上下贯通的教科研网络,发挥重点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使教学创新的成功经验能够在薄弱学校得到推广,实现均衡发展;课题组已经制订了课题研究与管理的相关制度,编印了课题研究工作手册,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展和过程管理及资料收集。
三、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优化史料教学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实施策略及评价体系。进一步厘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史料教学的基本精神、价值指向,逐步形成具有区域、学校特色的基于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史料教学基本精神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课内外学习活动策略,初步建立基于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史料教学基本精神的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的目标和内容体系,不断强化历史学科育人价值和社会功能。
2.通过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基于学校教学实践、着眼教师专业发展、重在研究教学过程的教研文化。将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史料教学”为抓手,引领课题组成员和所在单位教研组老师以及区域广大教师以优化教学活动为重点,不断创新教研工作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水平,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对深化教学改革、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3.通过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推进区域历史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以聚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优化史料教学为突破口,改进教学评价为导向,引领区域历史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增强课程实施与教学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区域历史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
1.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史料教学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重要价值以及研究动态的文献研究。收集有关文献和经验材料,及时关注教育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标修订信息及市教科院学科素养研究成果,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实际,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正确把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史料教学的理论内涵、研究动态,并形成自己的认识,确立实践探索基本方向。
2.本校、本区域史料教学实施现状调查研究。通过相关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史料教学基本精神的认识状况、实施状态,总结成功经验,梳理不足之处,明确努力方向,谋划优化实施的方案与路径。
3.基于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史料教学基本精神,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技术策略的研究。一是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要求和史料教学价值指向,逐步建构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框架;二是要加强课堂史料教学技术细节、实施策略的实践探索。主要包括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史料教学学习目标及教学主题确立、整体学习活动设计、聚焦学科特有思维方式、研究方式、解决问题方法培养的问题设计以及体现历史通感建构、鉴古知今意识养成的课堂板书设计、课堂小结等策略研究。
4.基于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史料教学基本精神,优化历史课外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包括精选史料改进作业练习、开展课外历史实践活动等,引领学生在收集、应用史料,观察、研究历史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5.开发、收集、整合历史资料,建立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史料资源库的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并发动教研组老师、动员全体学生,开发、收集、整合历史资料,建立起学校和区域、电子与文本、通识类及主题式相结合的史料资源库,以有利于整个区域的教学与学习资源共享。
6.基于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史料教学基本精神,改进历史教与学的评价的研究。体现“以学论教”“教学相长”原则,建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学生学习评价机制,研究探索一套体现诊断与反馈相结合、评价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使教学评价真正成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学习研究的过程、交流研讨的过程、教学创新的过程。
四、研究的基本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研读有关文献材料和经验介绍,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史料教学的含义、内容、原则、方法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分析史料教学的现状,研究建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史料教学结构模式和评价方案。在实验过程中,对形成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继续进行理论研究。
2.调查研究法。研究初期,采取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区域史料教学实施现状,分析问题及成因,确立问题解决方向与方法;研究全程,采取观察法、访谈法、量表分析法等多元方式,及时调查反馈学生素养提升水平,为策略优化提供事实性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实践,在实践和行动中学习研究、改革创新、总结反思,不断修正、优化史料教学实施策略、逐步完善课堂评价体系。
4.案例研究。选择课题组成员教学案例或课堂实录为范例,对史料教学结构模式、技术策略等进行微格分析和实证研究,从中分析规律,提炼经验。
五、研究的进程安排
(一)准备阶段
1.时间:2015年8月——2015年9月。
2.主要研究内容及任务:
学习有关理论文献,组建课题研究组织,起草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有关工
作。
3.主要工作安排:
2015年8月,召开课题组第一次会议,组建课题组,学习讨论研究方案草案,明确思路,统一认识,落实成员分工。首次集中理论学习。
2015年9月,课题组成员自学理论,课题负责人修订研究方案,完成评审书、活页等文本撰写,及时呈送市教科院、省教研室,争取顺利立项。
(二)理论研究阶段
1.时间:2015年9月——2016年7月。
2.主要研究内容及任务:
继续开展文献研究,通过搜集并学习相关专著及论文,了解学科核心素养基本内涵
及国内外史料教学研究现状,并进行理性分析;开展区域、学校史料教学实施现状问卷调查,分析区域、学校史料教学实施状况及原因;在此基础上,组织课题组成员研讨、论证并优化课题研究方案,编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3.主要工作安排:
2015年9月,召开课题组第二次会议,第二次集中理论学习。
2015年10月,约请专家理论指导,论证研究方案。
2016年3月,完成开题论证有关工作,研制课题实施方案。
2016年5月,开展区域、学校史料教学实施现状问卷调查,完成调查报告撰写。
2016年6月,综合专家指导意见、调研情况分析,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
(三)实践研究阶段
1.时间:2016年9月——2018年7月。
2.主要研究内容及任务:
进一步学习理论,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行动研究。聚焦教学主题立意宏观建构基础上的史料教学目标确立、史料教学课堂结构优化、史料选择的精准性、史料型探究问题设计等方面的研究,着力探索素养培育与史料教学特质价值及智慧的教育教学契合点,逐步建构并优化史料教学课堂观察、评价量规,并及时提炼实施策略与教学评价的理性认识。
3.主要工作要点:
(1)每学期召开1—2次课题组会议,组织集中理论学习、教学观摩、实验体会交流。
(2)各成员积极进行课堂实践,并带动教研组其他老师参与研究,建构并优化史料教学课堂流程建模。
(3)加强与同学科课题组联系,交流提高研究实效。
(4)逐步吸收一些新成员,扩大研究面。
(5)完成课堂教学及学生素养提升等维度的评价量规研制,并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
(6)初步建立区域分类别、多元化史料教学资源库,并在区域内实行共享。
(7)及时总结阶段研究成果,在教研活动或其他培训活动中展示、交流。
(8)及时收集整理研究材料,汇总研究成果,争取大部分成员能够在省级刊物发表专题研究性学术论文。
(四)总结结题阶段
1.时间:2018年9月——2018年12月。
2.主要研究内容及任务:
对本课题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形成完整的文本材料,既做好结题鉴定的准备工作,又积极商讨科研成果区域推广及后续研究事宜。
3.主要工作安排:
(1)2018年9月,召开课题组结题工作会议,布置结题有关工作事宜。
(2)2018年10月,广泛收集研究过程及成果材料,编印论文集、案例集等成果材料。
(3)2018年11月,约请相关专家指导,完成结题研究报告的撰写与完善。
(4)商讨课题成果推广及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新方案、新思路。
(5)2018年12月,接受省市教研部门专家的现场结题评估。
(6)结题后,进一步梳理研究过程及成效,为课题评奖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六、预期的研究成果
1.文本成果
《区域史料教学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启示》         (调查报告)
《史料教学,路在何方?》                 (心得体会及论文集)
《优化史料教学,探寻学科特质教学与历史素养培育的最佳契合》
(课堂教学实录、课件、案例)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史料教学优化研究》       (研究报告)
2.人本成果
参与本课题研究学校乃至整个区域学生学习的“素养化”、教师教学的“素养化”得提升;参加研究的历史老师科研素养有发展。
3.校本成果
参与研究学校初步探索“素养化”历史课程;基本形成优化的史料教学课堂范式; 涌现一批一定区域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史料教学创新教师。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洛阳高级中学信息组
    制作: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阳光路 邮编:2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