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史料教学优化研究>>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优化史料教学策略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23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许丽丹

 优化史料教学策略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摘 要】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内化的带有历史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关键成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是通过历史学习培养的核心素养。而伴随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历史教学已与史学研究日益形成高度融合的发展态势,其最集中的体现是在史料教学的不断深化上。

【关键词】核心素养  史料教学  教学策略

素养不只是知识和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历史核心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体现出的带有历史学科特性的品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体现在:由对知识的知晓转化为对知识的理解;由对史事的记忆转化为对历史的思考;由对知识的接受转化为对历史的探究;由对教材的简单复述转化为对历史的重新建构;由对单纯的升学的追求转化为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认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借助于史料教学。史料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只有着眼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教学才有价值和意义。

著名的史学家白寿彝说:“史料亦即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由此可见,史料即是人类社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且能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重建历史发展过程的痕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科书十分重视史料的编辑,采用了丰富的史料。根据史学家对史料的分类,并结合历史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文字史料,史书、档案文档、思想或学术著作、文学作品、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报刊杂志、口述史料等。第二大类是非文字资料,如图像类、实物类等。史料是学生历史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要掌握和学习的重要内容。史料是历史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梁启超曾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史料是研究历史和从事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甚至是历史科研的出发点。有学者还认为“史料教学已成为21世纪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多年一线的教学实践更是让笔者认识到:史料教学有助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形成的道德修养的提升,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密切的契合度。

史料教学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历史教学界掀起的“新历史”思潮下提倡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者对史料教学的认识不尽相同。李稚勇教授认为史料教学“即注重历史课上史料的学习与运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究活动,来探讨历史问题,并掌握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英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一般课本里引用的史料多半是装饰性的,“把史料放进课本之中,其本身并非重点,重点是在于这些史料必须被学生用某种纯粹历史的方式而运用。” 笔者认为,史料教学,即根据中学历史教育的需要,围绕历史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选用恰当的历史材料,引领学生在丰富的历史信息、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学习历史知识、追问历史真相、探究历史问题、领悟历史规律、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获得历史启迪。史料教学的价值指向,聚焦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大核心素养目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历史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态势。史料教学,既符合历史学科的特征,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建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环节。历史课程要不断优化史料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获取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提升能力,形成历史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用心倾听历史回声,不断感悟文明沧桑,努力启迪人文智慧。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史料作为探究历史问题的证据,用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

通过哪些行之有效的途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来积极提升史料教学的实效性,这是我们研究的关键。

一、领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提高史料教学的有效性。

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学科,从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对不同学科在不同学段的核心素养进行研究,实现核心素养在各学科各学段的垂直贯通是非常必要的。就历史学科而言,历史核心素养离不开史料教学。史料教学始终贯穿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之中,缺少史料教学的历史核心素养如人无灵魂,黯然失色,只有在史料教学的指引下,历史核心素养才会产生价值和意义。根据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认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丰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核心素养引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历史,从而提高史料教学的有效性。历史过程是不可逆转的,要研究历史,只要透过史料认识历史,就需要对史料进行科学地收集、整理和解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只有这样,才能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客观地分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领会核心素养的内涵,从而来提高史料教学的有效性,而史料教学实效性的实现,也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优化史料教学的过程和思路,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提升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而不是简单地记住一个答案或一个权威性的结论。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一些历史文献和史料,利用这些史料,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探究。优化史料教学的过程和思路,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1.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进行史料教学。课堂教学采用史料要适度。在采用史料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不能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盲目了使用史料。在教学中采用的史料如果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但无助于教学,可能还会产生负面作用。如果一味地补充史料而忽视了课本知识的分析讲解,会增加学生负担,结果只能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甚至是适得其反。 如在执教《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课的时候,为了深入发掘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的理性认识,教师应当补充必要的史料。但是,如果史料过多,会影响教学效果,加重学生负担。在选择史料的时候,尽量选择比较型史料,采取对比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这也便于学生理解。

2. 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史料教学趣味性教学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课上的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史料教学的主体。要努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会学,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才能得到体现。 历史知识本身具有既往性的特点,加上中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难免会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因此,课堂教学中补充一些趣味性强的史料, 往往有助于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 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是独特个体的认识。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追求一些新的教学意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自主学习,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该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能够不在教师教授的情况下就能做到自主学习。同时教育教学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独立判断和逻辑分析能力,这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递进式地学习运用历史研究方法,这比教给他们固化的知识更重要。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摸索方法,寻求路径,教师进行适当引导,这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可以借鉴和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教师要丰富史料为学生打造立体、生动、开放的历史课堂,为学生再现历史情境,让课堂暂时变成辩论现场,鼓励学生结成小组通力合作,全面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每个学生思维活跃,激活他们的问题意识,拓展他们的问题视野,合理运用史料来推敲、论证,形成自己有支撑的个性观点。 

4. 科学选取史料进行史料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史料教学应注重细节。挖掘细节史料能让学生更加具体地理解历史人物所处的背景和其所思所想。史料教学应通过严格的辨析,获取可信的史料,并在此基础上努力重现历史的真实,必须具有认真的态度与方法而展开的教学活动。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老师不能盲目、随意摘取。一定要结合教学主题、围绕教学重点、难点选择史料,做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这样有助于化解难点,突出重点,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去搜集史料之前,老师必须进行行之有效的规划和方法的引导。史料不在多,在于精。收集和补充的史料要典型、恰当、生动。因此,教师要多角度提供史料或者教会学生多角度搜集史料。选取服务教学目标的史料,史料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程度。

核心素养的倡导实施早已改变了传统的知识本位现象,明确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主阵地还是在课堂。教师应该将核心素养理念贯穿于每一堂课中,从细微之处入手,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历史教学中要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必须引导学生对核心素养概念的准确理解,加强概念与史实联系,加强史料教学的力度,优化史料教学的思路,运用大历史观,找寻历史发展逻辑,培养学生历史的联系与综合、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认识历史的思维方法,最终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从而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何成刚等.《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陆兵.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34期。

[3]贲新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视野下的史料教学优化策略 , 《历史教学》,2017年版。

(本文获常州市2017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洛阳高级中学信息组
    制作: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阳光路 邮编:2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