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史料教学优化研究>>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浅议史料教学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3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丹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浅议史料教学

谢丹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213172
摘要:“史料教学”的价值指向,聚焦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大核心素养目标。中学历史课程要不断优化史料教学,使学生倾听历史回声,感悟文明沧桑,启迪人文智慧。
关键词:核心素养 史料教学
核心素养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要素和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关键,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心,以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伴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历史教学已与史学研究日益形成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其集中地体现在“史料教学”的不断深化。傅斯年先生曾说:“史学便是史料学。”而史料教学,即根据历史教育的需要,围绕历史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应用恰当的历史材料,引领学生在丰富的历史信息、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学习历史知识、追问历史真相、探究历史问题、领悟历史规律、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生发历史启迪。“史料教学”的价值指向,聚焦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大核心素养目标,代表了历史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史料教学,既符合历史学科的特征,也体现了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课改不断深化的态势,更是建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环节。中学历史课程要不断优化史料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获取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去提升能力,去形成历史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倾听历史回声,感悟文明沧桑,启迪人文智慧。
1.应用多样化的史料来培养“史料实证”意识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比如对于刚刚接触历史学科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新版北师大版七上教材第一单元《史前时代》,就要接触到大量的考古材料和神话传说,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历史材料的多样性。史料体量巨大,按其呈现方式可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史前时代的了解主要依据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如遗迹、遗址、文物等,而神话、传说等口述史料则是其重要补充。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乃原始史料,属于第一手资料,最接近历史原貌,教材中多以图片形式呈现。教师需要说明其来源,并与学生一起根据这些实物来进行合理的历史推断,从而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至于神话传说等口述史料,极大地激发了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但由于其口口相传,真实性有待甄别,而考古发现恰恰是印证口述史料包含的历史真相。
通过这样的历史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因此,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智慧地搜集、甄别与选择多种形式的史料,丰富历史课堂韵味的同时,帮助学生对历史问题做出科学的判断和结论。
2.多角度选择史料来丰富“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而教科书选择的史料大多基于史学界某一个主流的历史解释,角度较为单一。如初中阶段,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大多归因于清廷武器装备的落后及政府的腐败无能,教师可从文明形态、政治体制和思想认识等多角度来补充史料,使学生从全新的多维视角来认识封建腐朽的农业国不可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再如对于“十四年抗战”,教师可切换视角,选择“九一八”后“一二八”事变、热河抗战、“华北事变”、东北抗日联军等史实来补充和解释。
通过多角度的史料教学,学生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评析和价值判断;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本文发表于《现代职业教育》2016年第12期)
 
参考文献
1.贲新文.基于学科素养的史料教学意义重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08)
2.余文伟.“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及其意识的养成.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16(03)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洛阳高级中学信息组
    制作: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阳光路 邮编:2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