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专家 汲取能量 提高素养
——赴江苏省宜兴中学听课后记 周丹
作为史料教学课题组的一员,我有幸于9月15号在贲老师的带领下到宜兴中学观摩两位历史老师的示范课。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高中课程,所以我对这次外出听课机会倍感珍惜。此次活动采取两位老师对《秦始皇》这节课同课异构的形式。来自本土宜兴的江老师把秦始皇这个人物和时势、个性、时代结合起来,对课本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分为了三大板块,同时大量的史料穿插其中,对学生循循善诱,真正做到了论从史出,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人文情怀。不愧为一堂高效务实的历史课!
俗话说:好戏在后头!第二堂课由全国特级教师、华师大硕导李惠君教授执教。他向我们讲述了秦国的发源直至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整个过程。整节课他娓娓道来,时而语速缓慢,时而激情昂扬,时而深沉冥想,他那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以及具有磁性的声音完全抓住了所有听课师生的注意力,让我们放佛梦回到了那个烽火四起的年代,放佛亲眼所见秦始皇这个青葱少年一路的成长!李教授用宽阔的视野、幽默的谈吐、高昂的激情、大气的胸怀、渊博的知识铸就了精彩绝伦的课堂!不愧是历史教学中的泰斗,不愧是我们眼中的大师!
听完两位老师的课,本人受益匪浅。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一、教师要较好的贯彻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中体现较强的课改意识,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注重分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二、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教态自然亲切,语言准确精练,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驾驭课堂能力强。三、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设计环节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学会有所创新,别具一格。在重难点的处理上要学会搜集并使用精练使用的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去探讨、分析、弄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突破重难点。
此次听课学习带给我的绝对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与情绪上的叹服,我想,保留这份热情并将它融入进自己的历史教学工作之中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后借用屈原的一句话来自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