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史料教学优化研究>>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史料教学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23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春丽

 

        史料教学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
                   ——以《美国梦的追寻》专题复习课为例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陈春丽
摘要:史料教学在初三历史复习课具有必要性:符合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和中考形势,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能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美国梦的追寻》专题复习课为例,从四个方面分析史料教学在复习课中的运用:必须符合教学主题,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史料的呈现方式尽量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解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和历史的探究能力,掌握“论从史出”的史学研究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关键词:史料教学 历史复习课    美国梦
 
    从进入初三下学期开始,就要面临初中六本书的复习,知识容量大,时间紧张,传统的初三历史复习课中教师选择满堂灌的讲授教学模式,学生思考时间短,普遍存在重知识深化、轻能力培养的弊病,停留在对教材原有史实及理论的讲述,学生对复习课感觉枯燥无味,没有上新课那般兴致盎然,复习课缺少生命力。高效的进行初三历史复习一直是我们教师在探讨的问题,教师要注重专题的综合研究,对历史线索有一个综合的把握,凸显史料教学在复习课中的地位。
一、史料教学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中的必要性
(一)符合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和中考形势,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新课改实施以后,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更注重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信息的分析、理解、归纳、辨别能力。其中,“知识与能力”目标明确提出,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评价历史事实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实现必须以阅读一定的史料作为基础。复习课中除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可以通过史料教学更好的来实现。
关注这几年的历史中考题,几乎所有的历史试题都是通过展示史料来考察的,中考形势的变化使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尤其是初三历史复习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只有不断提高学生对历史信息的提取、处理、归纳、分析评价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史学研究方法,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初三复习备考中实施有效的史料教学。
(二)史料教学能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通过补充史料,可以突破复习课沉闷的弊端,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给复习课带来乐趣。史料的加入还能打破学生对于历史教科书的依赖,接触各种不同的史料和史学观点,打破思维定势,做到不唯书。通过史料这个媒介分析史实发生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对史料的研读能力,使其形成独立的判断,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培养创新精神。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在初三复习课中,教师需要利用史料教学,引导学生深化认识、丰富思维、涵养品质,不断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品质。
 二、史料教学如何运用于初三历史复习课中呢?
本文试以美国近代史的内容为例,探讨史料教学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
(一)史料的运用必须符合教学主题, 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对于教学的重难点,要精心选择史料,巧妙设计问题来讲解。对教师而言,史料的选择范围广泛,搜集的途径可以是网络,历史文献,还有平时阅读中积累的史料。史料的选择必须具有针对性,课堂中切忌变成史料的堆砌。本课我确立的教学主题是“美国梦”,在解析美国梦的时候,我出示多则史料,如下: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
1、“美国梦想就是一个国家的梦想,在这个国家里,人们的生活更好更富裕更充实,并且根据能力或者成就有着各自的机会。”
                                    ———亚当斯《美国史诗》
2、“美国的真正力量来源并非军事威力或财富规模,而是我们理想的恒久力量:民主、自由、机会和不屈的希望。”  
                                   ——奥巴马竞选演讲                                                      
这些史料都是有关美国人对自己、对国家的梦想的描述,学生透过这些史料会对本课的主题加深理解,进而有利于展开教学。在复习重难点“独立宣言”时,可以出示独立宣言的文件内容,复习“美国南北战争”时,可以出示林肯在不同时期的演讲词,采用史料教学法,让学生对知识点识记、理解、运用。
(二)史料的呈现方式尽量多样化。史料的表现形式有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文献史料主要是指以文字形式记载的史料,实物史料主要是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口述史料是指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在我们中学历史课堂,这些史料的呈现方式可以是文字、图片,影视片段等等。多样化的史料呈现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兴趣,丰富课堂内容。当然教师们在复习课上,史料的呈现方式大多数都是文字史料,但仍然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比如在本课的导入,采用了《海上钢琴师》电影的开头片段,本片描述的背景正是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正在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美国。这部电影开头有一段这样的片段,大量的移民坐船来到向往已久的美国,看到自由女神像不停惊呼的场景。船上载着的都是什么人?为什么人们会欢呼呢?他们又为什么来到美国?这是一段研究美国梦有趣的史料,非常契合课堂主题。比如谈到美国的象征自由女神像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她的象征意义,把此实物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解析她手里捧着的法律文件,法律文件上的日期,脚上打碎的脚链的深刻的含义,透过图片来复习独立宣言的诞生及意义。这样的形式更加直观,学生的印象也更加深刻,就如上新课那般兴致浓烈,复习课也变得有生机了。
(三)培养学生解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和历史的探究能力,掌握“论从史出”的史学研究方法。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史料只是一种媒介,学生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媒介。我们要传授给学生的是运用这些史料去探究历史的方法, 而不再是固化的 “事实”。如在教材得出“美国南北战争大大促进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历史结论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这一结论报以探究意识,美国国南北战争后经济发展情况到底如何?为什么能够促进其发展的呢?
我采用了如下史料:
 材料一:奴隶制的废除,《宅地法》的实施,为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战后,根据《宅地法》,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与此同时,随着奴隶制庄园被消灭,南方的小农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以雇佣劳动力和农业机械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农场也随之建立,农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材料二:战后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市场,国内市场迅速扩大;南方数百万奴隶的解放,为南北双方工业和资本主义农场提供了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力大军;随着奴隶制的瓦解以及北方资本的渗入,南方工商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同时,南方农业也为北方工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工业原料和商品粮。
材料三:美国内战后,工业资产阶级独揽了国家政权,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有力措施,使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迅速发展。这些措施主要包括:采取优惠措施扶持工商业政策;兴建铁路,开发西部土地的政策;继续实行保护关税的政策;鼓励外国人移民入境的政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材料,材料一看出美国资本主义农业的迅速发展,而农业的发展正是因为林肯颁布的《宅地法》,材料二从“统一的民族市场”、“庞大的雇佣劳动力大军”“源源不断的工业原料和商品粮。”这些信息可看出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统一的市场、原料。材料三得到的信息是资产阶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如果南北战争中美国没有得到统一,而是走向分裂,就不可能提供这些条件了。学生通过这些史料的阅读,能够提高他们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史料分析能力,这也是现在中考中着重考察学生的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探究意识,体验“论从史出”的史学研究方法。
   (四)运用史料教学在复习课上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本课我确立的价值观目标是:通过探讨美国梦,感受大国成长,感悟美国精神,提升公民意识,责任意识。教师在史料的选择上要注意渗透这种情感价值观,体现史料的思想性。如出示林肯的演讲词:“要使这个国家在上帝的庇佑之下,得到新生的自由,要使那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不致从地球上消失”,出示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词“我的这个理想主要来源于美国的梦想。我梦想将来有一天我们这个国家挺身屹立,真正实践它的这一信条,即‘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自明的,所有的人生来平等’。还可以出示铭刻在自由女神像底座的碑文“那些劳瘁贫贱的人们、那些渴望自由呼吸,又被无情抛弃的人们,那些拥挤于彼岸悲惨哀吟的人们,那些在骤雨暴风中翻覆的人们全都给我在金门之侧高举明灯!”通过这些史料让学生来感受美国人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精神,再让学生谈谈“美国梦”的启示,让情感得到升华,实现了本课的情感价值观目标。
   初三的历史复习课不再是知识点的识记,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采用史料教学,通过解决具体历史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收集、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历史思维能力。当然教师在选择史料时要切合实际,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安排好史料的比重、教师要注重对史料的选择和导读,史料教学需要精心设问,在问题驱动下完成史料教学过程,这样才能运用史料教学提高历史复习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志明 肖毓云 《略论史料教学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科教文汇 总第320期 2015 年 7 月(中)
[2]王龙昌 《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第4期 2013 年8 月
[3]张胜平 《基于提升历史核心素养的高三复习课教学》历史教学问题 2016年第2期
[4]张 鑫 《史料在中学历史课堂上的新运用》 教育教学论坛 2016 年3月第13期
           (本文发表于《新课程》2018年第03期)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洛阳高级中学信息组
    制作: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阳光路 邮编:2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