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 年级 物理 学科教学科研计划
制订者:张标 日期:2019.9.1
一、备课组成员基本情况:
张标,中学高级教师,教学认真、负责,有多轮高三教学经验。
二、年级学生情况分析(高二、高三含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分析):
高三有两个理科班,由于在高一时物理只有两节课,因此大部分学生基础普遍较弱,学习的习惯较差,平时课后用于物理的时间比较少。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三、总体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中学物理基础知识(基本物理现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的了解、理解、掌握及应用,看到一个题目以后,题中包含了哪些知识点要一清二楚,不能模模糊糊,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要清楚。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形成物理概念、探寻物理规律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3、帮助目标学生确立自己最适宜的学习方法,并不断调整、改进,提高目标学生的学习效率。
4、对目标学生的成绩与能力提出明确要求,使目标学生复习物理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逐步提高物理学科能力。
5、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发现目标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分析解决,通过个别辅导了解学生复习中遇到的难点、疑点,并帮助他们解决。 对成绩不理想、波动大的同学,帮助其找出原因,促其稳步提高。
四、具体教学科研计划:
教学方面:
1、精讲精练?
??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作为教师首先就要讲清楚,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听懂,学生只有会自己解题才能说明已经听懂了,所以要对题目编排、讲解优化组合,而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力。
精讲: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教学时应注意:①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②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③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这种概念属首次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④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⑤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数学表达式应该相同。⑥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其次,把握好进度,且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
??精练: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最高的效率获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作业保证每一次都能让学生认真仔细的完成,决不盲目图多。
2、及时的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3、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对努力学习但成绩进步不明显的学生,要注意多关心和鼓励;对于学习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教科研方面:
有一篇有质量的论文上交
附1:每月工作要点(高三备课组和高二学测科目备课组附每天复习安排)
九月:组织物理教师学习省、市、学校各部门的有关文件,对本组教师明确提出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
十月:1、在学校安排下上公开课,并进行评课,目的是不断提高物理老师的驾驭教材,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使教学工作少走弯路。
2、组织物理教师集中学习考试说明,以增强教学目的性,较好地完成本学期物理教学任务。
3、鼓励物理教师撰写论文,积极参加省市进行的教学论文评比活动。
4、鼓励物理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收集优秀的课件、教案,积累教学素材,阅读有关指导教学的经验文章,并大胆运用教学活动中。
十一月:组织期中考试
十二月:鼓励物理教师制作实验器材,课堂上多用演示实验,创造条件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严谨思维方式、真正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作用。
月:组织期末考试
具体如下:
9月4、5号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9月6号自由落体运动9月7号实验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9月11号力 重力 弹力9月12、13号摩擦力9月14号力的合成与分解9月18、19号力的平衡9月20号实验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9月21号阶段测试9月25号牛顿第一、第三定律 力学单位制9月26、27号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9月28号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力的关系 10月1-7号国庆假练习10月9号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0月10号抛体运动10月11、12号圆周运动及其应用10月16号开普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10月17号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0月18号功 功率10月19号动能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10月23号动能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10月24号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10月25号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10月26号实验、探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0月30号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0月31号库仑定律11月1号电场强度11月2号电势能和电势、电势差11月4-10号期中考试及试卷分析11月13号电容 电容器11月14、15号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11月16号)电流、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电阻定律11月20号电功 电功率 焦耳定律11月21、22号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11月23号电表的改装 多用电表的使用,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11月27号实验、探究: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11月28、29号磁场 磁感应强度 磁感线 磁通量11月30号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安培力12月4、5号洛伦兹力及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12月6、7号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12月12号电磁感应现象 楞次定律12月13号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2月14号阶段测试12月15号电磁感应的综合性问题12月18号自感和涡流,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电感和电容12月19、20号理想变压器12月21号电能的输送12月25号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12月26号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间作用力12月27号实验、探究: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12月28号物体的内能、温标,固体、液体、气体,热力学定律 能量守恒1月2号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 碰撞1月3号光的粒子性 光的波动性,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月4号氢原子光谱 原子能级1月8号阶段测试1月9、10、11号综合练习1月15、16、17、18号综合模拟试卷练习1月13、14、15、16号期末考试及试卷分析。
附2: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 年级_物理__学科教学进度表
(注:高二学测科目备课组和高三备课组附每天进度安排表)
制订者: 日期:2019.9.1
周 次 | 起迄日期 | 重要事项 | 教学内容 | 备 注 |
一 | 2/9—8/9 | (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课时) (2) 自由落体运动(1课时) (3) 实验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1课时) | 9月2日开学 | |
二 | 9/9—15/9 | 中秋节 | (1) 力 重力 弹力(1课时) (2) 摩擦力(1课时) (3)力的合成与分解(2课时) | |
三 | 16/9—22/9 | (1) 力的平衡(1课时) (2) 实验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课时) (3)阶段测试(2课时) | ||
四 | 23/9—29/9 | (1)牛顿第一、第三定律力学单位制(1课时) (2)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2课时) (3)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力的关系(1课时) | ||
五 | 30/9—6/10 | 国庆节 | 阶段练习 | |
六 | 7/10—13/10 |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课时) (2)抛体运动(1课时) (3)圆周运动及其应用(2课时) | ||
七 | 14/10—20/10 | 清明节 | (1)开普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1课时)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课时) (3)功 功率(1课时) (1)动能动能定理及其应用(1课时) | |
八 | 21/10—27/10 | (1)动能动能定理及其应用(1课时)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1课时) (2)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1课时) (3)实验、探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课时) | ||
九 | 28/10—3/11 |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课时) (2)电场力的性质(1课时) (3)电场能的性质(1课时) (4)电容器(1课时) | ||
十 | 4/11—10/11 | 期中考试 | 期中考试及试卷分析 | |
十一 | 11/11—17/11 | (1)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1课时) (2)电流、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电阻定律。(1课时) (3)电功 电功率 焦耳定律(1课时) (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1课时) | ||
十二 | 18/11—24/11 | (1)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1课时) (2)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1课时) (3)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课时) (4)练习使用多用电表(1课时) | ||
十三 | 25/11—1/12 | 艺术专业省统考 | (1)磁场的基本性质(1课时) (2)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1课时) (1)洛伦兹力及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2课时)
| |
十四 | 2/12—8/12 | (1)电磁感应现象 楞次定律(1课时)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课时) (3)电磁感应的综合性问题(2课时) | ||
十五 | 9/12---15/12 | (1)自感和涡流,(1课时) (2)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1课时) (3)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4)理想变压器电能的输送(2课时) | ||
十六 | 16/12--22/12 | (1)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1课时) (2)分子动理论物体的内能(1课时) (3)实验十一,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1课时) (4)晶体和非晶体,液晶,热力学定律 能量守恒(1课时) | ||
十七 | 23/12-29/12 | (1)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 碰撞(1课时) (2)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1课时) (3)氢原子光谱 原子能级。(1课时) (4)原子核(1课时) | ||
十八 | 30/12—5/1 | 元旦 | 综合练习(4课时) | |
十九 | 6/1—12/1 | 综合练习(4课时) | ||
二十 | 13/1—18/1 | 期末考试 | 期末考试及试卷分析 | 1月18日放寒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