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基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优化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樊耀平 获奖论文 再议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9日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樊耀平

 

再议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   

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   樊耀平

[摘  要]高中化学必修1(苏教版)中对铜与浓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存在许多缺陷,在实际教学中实验现象与所要说明的问题存在着差异。本文对此实验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实验现象明显,与理论相符合,同时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便于教师边实验边讲解。根据每一步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关键词]缺陷  改进  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苏教版,必修1)第101页,关于铜与浓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按照教材中方法实验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不能排尽试管内的空气,会使学生产生铜与浓硝酸反应先产生NONO又被氧化成NO2.的误解。

2.实验后,缺少NO2NO气体的处理,可能造成多余的NO2NO有毒气体外漏,不利于环保。

3.继续加水演示铜与稀硝酸反应时,生成气体很难确定是NO气体,而且该反应不便控制,既浪费了药品,又污染了环境。

为此在参考同行实验设计的基础之上,结合教材中书后习题的要求,对该实验作了适当改进。改进后的实验原理简单,操作方便,且实验可重复操作,现象明显,体现绿色化学思想。另一优点是安全省时,可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便于课堂上边实验边讨论,更符合教学要求,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注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简介如下:

二、实验设计原理

   该实验分别演示了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用可移动的铜丝代替铜片,便于反应的控制;通过组合实验,收集铜与稀硝酸产生的气体,吸入空气观察颜色变化,探究了NO气体的生成;用NaOH溶液吸收NO2NO气体,避免有毒气体的外漏。

三、实验用品

仪器:支管试管(20mm×200mm)、分液漏斗、橡皮塞、导管、三通管、止水夹、洗气瓶、烧杯

药品:铜丝、浓硝酸(15mol·L1)、NaOH溶液(6mol·L1

四、实验装置(装置图中的铁架台省略)

 

K1 

 

 

K3 

 

 

NaOH溶液  

 

 

 

浓HNO3 

 

 

A 

 

 

C 

 

 

 

 

 

E 

 

 

 

 

 

 

铜丝 

 

 

K2 

 

 

K4 

 

 

CO2 

 

 

B 

 

                                                                                                                                                           

                                                                                                                                                                

 

 

 

 


                                                 

 

 

 

 

 

 

 

 


                                                                                                         

 

 

NaOH溶液 

 

 

 

 

 

 


                                                 

 

 

 


  

 

五、实验步骤及现象

按图示连接好装置,并装好试剂(A中装5mlHNO3,分液漏斗中装4ml 水)。先关闭K2K3K4,打开K1,通入一定量CO2,以排尽AB装置中空气。

    1、铜与浓硝酸反应

1)先关闭K2K3K4,打开K1

2)将铜丝插入浓硝酸(A)中,此时铜与浓HNO3立即反应,在A中充满红棕色

气体,溶液变蓝色,经过装置BC后气体变成无色。该反应装置不但可探究铜与浓HNO3反应的产物,而且NO2通过BC装置中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让学生确立环境保护意识。

此过程中的反应为:

Cu+4HNO3(浓)Cu(NO3)2+NO2+2H2O

2NO2+2NaOHNaNO3+NaNO2+H2O

3)待观察到上述现象后,将铜丝抽离浓HNO3,反应立即停止。

4)打开分液漏斗,往A中加4ml水,静置,观察A中气体颜色变化,一段时间后

试管内气体变为无色,可让学生探究气体颜色变化的原因。

此过程中的反应为:3NO2+H2O2HNO3+NO

2、铜与稀HNO3的反应

1)关闭K1,打开K2K3

2)将铜丝插入稀HNO3A)中,观察到铜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液面上方气体为无

色,装置D中液面下降。当液面下降至图示虚线时,将铜丝抽离稀HNO3,关闭K2。此过程中的反应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打开K4,吸入空气(打开K4时,集气瓶与外界相通,由于重力作用,瓶内液体下降,瓶内气体压强降低,故将空气吸进集气瓶内),然后关闭K4。此时观察到集气瓶(D)中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证明收集到的无色气体为NO。反应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且液面上升,同时会吸入C中的NaOH溶液。这是由于生成的NO2气体与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使得的集气瓶内气体压强降低的缘故。(如果重复步骤(2)、(3),仍然可观察到上述现象)

此过程中的可能发生的反应为:

2NO+O2NO2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

NO能被完全吸收。

六、实验设计评价

    1、该实验装置所用的仪器均为常规仪器,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实验现象明显。

    2、反应可以随时控制,减少药品的浪费,同时避免环境污染。

    3、本装置涉及反应原理较多,既有铜与浓、稀HNO3反应现象的观察及其产物的验证

和探究,又有关于NONO2的部分性质实验验证。整套装置处于密闭系统,确立绿色化学

实验思想,对于产物NO的探究,更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能力。

4、此装置还可应用于对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

 

参考文献

1、吴俊明编著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导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132

2、谭云生.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创新设计.实验教学与仪器.20065期: 31

3、胡绮凤,白晓红.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的改进[J].中学化学,2008,(8)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洛阳高级中学信息组
    制作: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阳光路 邮编:2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