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和表现形式,理解不同中国画的艺术特征,能从欣赏代表作品中体会作者意图和作品艺术价值。
2、 过程与方法:以不同类别中国画发展时间为线索,通过分析比较总结个类别中国画的艺术特征,讨论中国古代绘画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触摸中国画作品中的人文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艺术魅力,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为人物、山水、花鸟画的艺术特征和代表人物与作品。
难点:时代特征变化中国画产生影响,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短片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舞蹈演员在中国画卷轴上舞弄出一幅中国画,奥运会开幕式是展示中国文明给全世界的舞台,而用中国画作为开场,足见中国画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走近中国画,探索其艺术魅力。
(二)新授
1、中国古代绘画的类别:帛画、壁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2、帛画与壁画:
帛画和壁画相对比较简单,可以联系美术作品的功能,帛画主要是认识功能,壁画主要的教育功能。
3、【活动一】:请学生利用5分钟快速浏览本课,并根据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分类别将其代表人物、朝代、作品按下表归纳:
画种
|
出现时期
|
朝代
|
代表人物
|
作品
|
|
|
|
|
|
|
|
|
|
|
(1) 人物画 (相较其他两种出现最早)
《张卿子像》为例,归纳人物画特点:传神。
故事:郭子仪女婿请韩干和周昉分别为其画像,其女认为周昉的更像,因为韩干的画像“空得”“状貌”,而周昉的画像能“兼得”“情性笑言之姿态”,以此来分出两位大画家的高下。一个“兼得”说明了“形”和“神”都要具备才是人物画的要点,即是形神兼备。
人物画:传神写照,形神兼备
(2) 山水画 (真正出现于隋朝,早期是人物画的陪衬)
【活动二】:比较《溪山行旅图》、《深堂琴趣图》、《六君子图》,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三幅作品分别是北宋、南宋和元朝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作品意图体现了那个时代山水画所要传达的思想。《溪山行旅图》北宋时期,是对客观景物的描绘;《深堂琴趣图》南宋时期,追求画面意境;《六君子图》元朝时期,表达文人内心和审美理想。
山水画风格的变化,体现了美术风格的形成变化和发展是和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北宋、南宋、元朝其时代历史特征对美术作品的影响显而易见。
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情境交融,浮想联翩
(3) 花鸟画 (早期也是人物画的陪衬)
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工笔、写意或者还有两者结合的兼工兼写在花鸟画种表现尤为明显。
宋代兴工笔花鸟,文人画兴起后写意花鸟逐渐兴盛并在清朝时期发展到顶峰。
【活动三】:比较《芙蓉锦鸡图》与《荷石水禽图》分析出工笔与写意的各自特点。
工笔:工整、严谨、精准传神。写意:气韵、浓重个人情感。
花鸟画艺术特征:移情花木,借物抒情
(三)作业
完成表格
画种
|
出现时期
|
朝代
|
代表人物
|
作品
|
表现手法
|
立意
|
|
|
|
|
|
|
|
|
|
|
|
|
(四)课后拓展
现代中国绘画经历了哪些变化和发展?举例说明。
(五)小结
对中国古代绘画的总结,用本文的题目“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即可归纳。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种文化需要我们的继续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