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利用学校艺术教育平台发展学生健全人格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严桃梨论文获奖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24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新茹

 

整合教学内容 有效开展活动
武进洛阳高级中学 严桃梨
摘要:高中美术模块教学可谓“遍地开花”,但在实际课堂上,师生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学生没兴趣、教师很敷衍。笔者就设计模块教学,结合课题研究,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中有效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设计模块 内容整合 小组活动 交流合作
 
目前,社会上开设的“美术班”,很少有“美”的成分,只有“术”的训练,它们已远离了“美术”这个本意。教师和家长的急功近利促成了美术教育中“拔苗助长”的教学。美术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特的表现力,丰富的想象力,独到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这一点对儿童来讲尤为重要。
高中美术教育课,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作为高中美术课老师,如何教好学生、关爱学生,怎样与学生交流互动、了解并掌握学生的生心特点、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如何应对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应用网络教育平台开展美术教学工作,在全球化背景下怎样提高美术课老师的自身素质、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并喜爱听、且终身受益。通过区、市、省各级美术教育教学比赛,让我体会到了美术课堂灵活多样、特色鲜明的的教学方法,如专题讲座、报告、自学、交流、专题小组研讨、学员论坛、音像教学、现场教学、激情教学、体验式教学等。经过反复思考,在我校组织研究的《学校艺术教育三维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这一课题中,我设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即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关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提出:设置学习模块,提供多种选择机会;注重可行性,适应不同学校的美术教学条件。而我们学校高一、高二分别开设了九个和四个美术模块走班制教学。近两年来,笔者实践了设计模块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主要发现以下问题:
1、    学生兴趣微弱,动力不足。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成不变导致了学生们对于学习知识的方式遵循单向的接受;教师台上讲课,学生台下听课是延续已久的传统授课形式;台上教师滔滔不绝,台下学生守口如瓶;教一说一、教二说二,照单全收。自由的思考与独立的探索被遗忘在学习过程中触及不到的角落,难以对学生进行积极性的启发,难以形成自主学习、自由学习、以学为乐的良性循环。
在现代这个社会,每个人每天几乎都在重复地做着大致同样的事情,习惯于单一的行为模式,各行各业的人大抵如此。习惯了就会慵懒,习惯了就会懈怠,甚至是不思进取。大人尚且如此,成长中的孩子也是一样。试想一下,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上课、下课,吃饭、睡觉。因此,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综合多种因素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方面:譬如家长对其寄予的希望过高,老师对其施加的压力过大,学生自己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等等。这种现象在农村的发生率要更高些,因为无论是从硬件教学设施还是师资储备力量来看,都要比城镇学校更差、更弱,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说理性的科目,它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使学生敞开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迫性。首先要让所教的内容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就是说先娱目动情,让后才能激思励志。所以我们要重视每节美术课教学前的准备阶段,用“童心”去想学生所想,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让学生头脑中有鲜明清晰的形象,产生创作的欲望。
2、    教师教法单一,成效难以体现。
知识的认识不能仅仅通过眼睛看与耳朵听,要充分调动一切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思考,然而有意识地去拆分、去重构、去塑造——而教学环境中固定的教室也无法完成多种专业课程教学需求。如何将教学活动开展得丰富、生动?如何能开辟更多元化的教学空间?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以往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以板书为主的传统式授课法,后来又引进了多媒体,学生可直观浏览到相关图片和视频,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省了板书时间,但课堂信息量增大,知识的传授接近于灌输式的;学生缺少自主学习时间,甚至个别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然而这“规矩”绝不是僵化的教学模式,它指的是教学规律和原则,只要遵循它的教学方法就应当是可行的,反之,就是不好的,无论这种教学方法被标榜得多么“先进”。教学方法没有新旧之分,因为,“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当一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于合适的地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它就有效,反之就无效。”
一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都应从实际出发,这里的实际指的是教材实际、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老师实际。舍此,奢谈教学方法,则毫无意义。我在设计模块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尤其是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更新,以及在教学中适当采用小组活动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为何要整合教学内容
二十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美术学科都趋向综合多元化发展。如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采用设置艺术学科群的方法,设置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联系,呈现出注重美术自身的结构,同时融合各种学科的内容及方法的倾向,也就是跨越美术学科教学。美国的威廉斯采用了与课程结合的创造性教学模式,效果很好。还有,日本也提出中小学设置“综合学习时间”的课程改革措施。日本教师展开以美术为主导的综合学习活动,获得了成功的经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意识和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战略思维及世界眼光的人才,是各国教育界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便于适应今后国际竞争,是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那么,如何在课堂上通过兴趣盎然的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性整合目标。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研究与探索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整合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我国的美术教学是以分科教学的形式进行的,忽视了学科内容的交叉衔接,缺少学科间横向的、纵向的、综合的、整体的作用发挥,严重阻碍了美术教学的发展进程。因此,我国也大胆地进行新课程改革,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合作创新能力。
在美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地把其他学科的知识溶入其中,使之成为一节美术实践活动课。在《居住空间的设计》的教学活动中,结合电视节目《交换空间》,把生活也溶入到了美术课教学中。
将科学学科与美术学科的相关性内容进行整合,不断尝试多种教学模式及方法,求得更为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如在美术课程《招贴设计》一课与科学学科整合,并在认识招贴设计的理念环节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使学生不仅了解了招贴的知识,感受了地域环境的自然魅力,并利用招贴设计的方法制作寓意深刻的公益招贴画,还培养了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珍爱地球的思想。
在关于《产品设计》的4课时中,利用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按美的规律去设计生活。这一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美化生活及环境。如垃圾桶的改良、拖线板的创意、多功能笔的设计。另外还用综合材料制作手工作品,并结合当代动漫视觉艺术,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画、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从中汲取创意元素,为设计产品服务。
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启迪引导,激起学生创作欲,在美术课教学中结合信息课的教学,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学习《标志与视觉识别系统》一课时,改变教学环境,去数字多媒体教室上课,利用奇奕画王软件进行设计实践活动。
在讲授《包装设计》、《书籍设计》时,对于课中涉及到的拟态设计、开本设计等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避免简单的缺少学生参与的师讲生听和机械模仿,尽量弥补该模式可能造成的认识活动的不完整性。
在美术教学中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整合,意义在于把由传统美术技能教学,倾向于美术技能与审美教学的和谐统一。同时也是利用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良好教育手段。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美术课虽非统考科目,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的眼光,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甚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都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
当然,以上设计内容的学习,主要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因此,小组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制度如下:
1.         职责轮换制:小组设立正副组长,负责在各项活动中安排布置各项工作和总体协调。首任小组长可一月后轮换,以便培养好的习惯,内化相关规则。
2.         小组分工制:每次活动,各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职务分工,并记录在案。
3.         学习规范制: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一人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注意倾听、记录,相互补充要等别人说完;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要学会倾听。
4.         小组交流程序:不仅要讨论设计方案,而且要搞清哪种方案号,为什么,该设计包含了哪些知识点,用到了哪些方法、体现了哪些思想等。
5.         小组文化建设:组规、小组名称、小组标志、小组成员介绍等。
6.         师生共评制:每次活动,学生有感受、谈想法、写总结;教师切实做好活动评价,反馈信息。促进小组合作的动力与活力。
7.         活动手册制:每个课题都有一次活动过程,每次活动都有活动时间、活动过程、成员分工、作品展示、活动自评、教师评语等一系列内容,并记录成一本活动手册。
通过以上制度,规范小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交流和合作能力的提高。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总之,高中美术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一起努力,对于十多岁的孩子来说,正处在童话般王国中,好奇、幻想、探求构成了生活的全部,对孩子的教育重要的是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环境,一个能激发他们想象力,发挥他们创造力的自由发展的环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这艺术的花园里长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2.     车言宁,何白云.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中小学美术.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12
3.     金兴明,朱子林,刘红梅.开发、利用与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天津科技技术出版社,2008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洛阳高级中学信息组
    制作: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阳光路 邮编:2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