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美术课堂示范教学更有效?
美术组 虞赛玉
【背景】
美术班高二(5)班,美术专业教师由南艺外包教师和本人组成。这种特殊的组合形式,为我提供了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也提供了我作为另一种角色——观察者的身份来研究高考美术教学的机会。对于高二(5)班的美术专业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示范为主。“示范”教学是美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提高了美术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绘画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的技艺和审美情趣。经过对高二(5)班一学期的美术课堂观察之后,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如何让美术课堂示范教学更有效?本人认为优化传统教学“示范”,创新课堂“示范”的方式、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在科学、合理的“示范”教学活动中,理清作画思维,体验和感悟艺术、文化、人生之间的关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
【描述】
高二5班分为两组,由ABCD四位专业教师组成,这一学期主要进行头像素描和色彩静物专业教学。专业教师A和B主要负责素描,C和D主要负责色彩教学。第一组由专业教师A和C负责,第二组由专业教师B和D负责,下面我就以这两组的不同示范教学方法和风格来分析一下教师的不同教学效果。
专业教师A在头像素描教学中主要采取分步骤示范的方法,每一步示范严谨,通过学生大量的尝试练习,最终达到让学生都能掌握头像素描的方法。如先构图打形[定点定位(学会找参照点进行比较)—分割三庭五眼—五官成型]—梳理结构—铺大调(区分脸部、脖颈、头发层次和脸部、五官黑白灰层次)—深入刻画—调整。整个过程严谨有序,老师边画边分析其画法,学生按照步骤画一步,最终学生作业效果也比较明显,形体准确且有强烈的步骤意识;专业教师B在头像素描教学中主要采用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大胆表现,再根据整体关系处理明暗调子(教师花大量的时间示范调子关系),再小心收拾的方法进行指导教学。整个过程张弛有度,学生作业效果来看画面大胆轻松、生动活泼。专业教师C和D在色彩静物教学中都采用单体示范方法,如画苹果(区分红黄、黄绿颜色)、桔子、罐子等,过渡到整幅色彩静物画的示范。整个过程清晰明确,遵循先易后难、先老师示范再学生临摹的方法,让高二(5)班在没有其他专业班基础好的前提下稳步提高。当然,专业教师C和D也因画风不同,两组学生的作业效果也不同,第一组学生的作业效果严谨理性,第二组学生作业效果感性奔放。素描和色彩作业效果整体来看,由专业教师A和C负责的第一组比由专业教师B和D负责的第二组学生的作业效果更趋明显,第一组整体严谨,第二组整体奔放。
【反思与建议】
看到上面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两组学生经过老师的示范教学,初步掌握了头像素描和色彩静物的方法和步骤,都获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同时,我们也会有一系列疑问:老师这样示范不累吗?学生的兴趣会一直那么浓厚吗?跟不上老师节奏的学生怎么办?老师这样的组合方式,高考评分老师更喜欢哪种风格?到高考时,两组学生的画风之间的差异是不是还是这样明显?哪种示范效果更有效呢?
所谓“有效”是指有成效、有效果,有效力。就学校系统而言,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所谓示范教学,是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也称示范教学法或演示法,是指有目的的以教师的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成效地掌握必要的技能。何为有效示范教学,是指教师利用示范教学法,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该不该做范画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有人会说做范画,依葫芦画瓢,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很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我要说有效示范在美术专业课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美术高考内容是一个专业课程,在课堂中教师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辅以讲解,可使学生对课程的知识较易理解,纯靠理论讲述,始终抽象。教师通过作画步骤的演示,可以让学生看到作画的全过程。教师边讲边画,直观、集中、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弄清绘画基本技能上的一些问题,学生普遍反映收效具体、明显。演示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可行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强调有效示范,示范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完全重复操作,而更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若示范后学生认为自己老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或老师就是唯一正确答案,这是一种弊端,所以示范一定要适度,要恰当而有效,美术教学示范最终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视觉形象如何表现问题,并不是达到学生照抄模仿的目的。若每位学生作业都与教师范画一样,这堂课注定是失败的,如今的教育追求学生个性发展,若作业千篇一律没有新意,那么课堂评价展示作业就失去了意义。但是课程计划处理得当,不仅不会禁锢学生思维,反而会提高学生造型能力促进表现欲望。
一、 有效“示范”——欣赏与示范相结合
●很多时候教师示范后,很多学生会来问我:“老师,我一定要跟老师的颜色一模一样画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很难回答。因为从学生的问话,可以猜出学生还是不能把握画面整体关系,甚至还是不能理解老师示范的用意。所以我觉得有效“示范”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画面基础上的示范,完成情绪与感情的交流,而非默然地接受模仿。学会欣赏画面、分析画面对于美术专业班学生是极其重要的。读懂一幅色彩静物范画,就相当于已经梳理了画面的整体关系。学生通过艺术思维过程梳理作品画面的构成、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视觉中心、造型、明暗、色彩、线条、技法、作品的背景及内涵等画面关系,从而体验到作画者所表达的想法及情感。如一幅色彩静物画面由哪些物体组成?整幅画面是什么色调?是通过哪些要素和怎样的方式营造这种氛围的?等等。通过对每个环节采取提问式的方法,每个环节又附以具体的思维过程与方法,同时强调思维过程的逻辑性,方法的多样性及绘画过程的统一性,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绘画,逐步养成良好的绘画思维习惯,为终身养成美术素养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在引领学生提高专业眼光的基础上加以有效示范教学,示范的画面在学生眼里会更理性、更有方法的指导和说服力。而学生的作业效果也会因为在师生间建立的情感和内容的理解基础上更具内在的蕴味。可以说,学生对画面的理解越多,其思维的联系性就越强,更能体会教师示范的用意,甚至更理解生活,理解情感,甚至理解人生。
有效示范重在让学生了解过程,而非结果,他同样也是能够激发人的思维的,一味地强调一模一样,这样的教师如何能培养出有创意的学生呢?
二、有效“示范”—— 传统教学方法与新课改理念的有机结合
●很多时候我会无奈地看到学生有人跟不上老师的步骤,茫然地盯着画面,好像在等待着什么。
首先,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教学理念,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并不是要取缔课堂示范教学。新课程理念大力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并将这三种学习方式有机地统一,与接受学习一起,构成完整的课堂学习方式。我们应当合理地重设课堂示范教学,精心设计,让美术课堂示范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能力。尽量照顾认知水平低的学生,适当放慢课堂示范时讲解的速度,考虑多种示范方法等问题。使课堂教学示范“因材施教”,只有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了解学生,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偏科(喜欢素描或色彩某一门)、不敢画、不喜欢老师作画风格的学生该如何教学,甚至关注一些心理或学习有问题的学生,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在班中形成一个大的 “美术学习气氛”。让所有学生都觉得学习美术的技法是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并不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东西,只要用心去跟老师学习就可以学到有用的东西。
三、有效“示范”—— 临摹、写生、默写、媒体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很多时候学生会来反映情况,“老师,我发现我们第二组的画法与第一组相比,学的很不扎实” ;“老师,我发现我们第一组的画法没有第二组生动,大胆”——怎么办?
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到学生只看表象,没有看到训练的过程和目的是一致的。只关注教师的画风,没有抓住学习美术专业的本质的意识。因此,我们应该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区别对待,只有根据不同的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学法分析,勤于探索,研究与设计具有行之有效的教学示范方法。如美术高考要求默写,教师可以先通过示范教学法让学生掌握绘画方法、通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临摹范画寻求多元化的风格、通过写生观察、研究真实物体之间的对应与处理关系、通过媒体课件欣赏国内外大师作品和高分试卷作品等多种方式灵活处理教学,让学生真正系统掌握学习美术学科的方法,而非是应考的美术两门学科。
教师职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一名合格的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而是需要拥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我认为教师在示范之后,不应该得意洋洋的看着学生们去复制自己的作品,而是应该辅导学生去探索结果形成的过程。这样做,不仅仅给了学生一个结果,也给了学生一个结果的形成过程,既给了学生“鱼”,也教会了学生如何“渔”。灵活的示范方法,可以给课堂带来丰富的效果,同时也需要学生在平时养成观察的习惯,多动手,多记忆形象,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才能让学生从老师的示范的窠臼中脱离出来,自由翱翔在艺术的天空 。
(写此文章仅以反思,并未有对ABCD教师不敬之意。)
参考书目:
1. 王泽雄. 什么是有效教学[EB/OL]. http://{域名已经过期}/content/665266, 2010-09-30
2. 何人丹. 美术课堂教学示范的有效性研究[EB/OL].
http://{域名已经过期}/content/981877, 2011-05-04
3. 张灿. 美术课堂教学示范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EB/OL].
http://{域名已经过期}/Item.aspx?id=18198.
4. 王大根. 美术教学论[Z].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Z].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