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学校艺术教育三维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研究过程>>文章内容
虞赛玉课题(兼校级)公开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1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虞赛玉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美术组 虞赛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画经典作品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及特色,逐步提高学生对中国画欣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小组讨论和探究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欣赏中国画作品的方法及创作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国画经典作品的欣赏,学生在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大胆说出对作品的理解与评价,体会中国画的传统文化内涵、创作理念和审美趣味。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画经典作品,逐步掌握基本的欣赏方法和艺术风格及特色。
三、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与历史文化发展的关系、自然、中国画“形神兼备、迁想妙得”创作理念等知识的深入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小故事导入:
韩干、周舫画郭子仪女婿赵纵画像画品优劣的故事引出写形与写神关系
引出课题《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画》
(二)、讲授新课:
自东晋的顾恺之以后,“以形写神”或“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便一直作为中国画创作的指导理论与作品评价应用于人物画领域,以后又逐渐地扩大到山水画和花鸟画领域。
中国古代人物画
《历代帝王图》局部图片对比欣赏,两幅作品中的帝王处理有何不同?
师生共同分析(人物神情、动作、外形、色彩等)
    活动:连线题 (帝王头像与神情)
师生共同归纳: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色之一(特别注重人物神情和内心世界的刻画,达到“形神兼备”的至高境界。)
分析中国画长卷形式归纳: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色之二(运用长卷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对比《张卿子像》、《渔翁渔归图》、《泼墨仙人图》,说说它们在表现方法上有何不同?
师生共同归纳: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色之三(多样的笔墨技法和形式美感)
什么是“形”?什么是“神”?什么又是“迁想”呢?
形是指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神是指对象的内在精神特征。迁想是指由此一物象联想到另一物象,画家将自己独有的思想感情“迁移”入对象之中,与对象融合。
●小组合作思考:请举例说明“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思想在人物画中的运用。
中国古代山水画
分析范宽《溪山行旅图》与马远《踏歌图》
从画面取景、墨色浓淡,师生共同归纳:中国古代山水画艺术特色(以大观小,以小见大,咫尺千里)不仅要求画家把自然景物的认识与感受表现出来,还要求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中国古代花鸟画
对比作品赵佶《芙蓉锦鸡图》、徐渭《墨葡萄图》、朱耷《荷石水禽图》
教师提问:这三幅作品有何异同?如何体现“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的?
师生共同归纳:中国古代花鸟画艺术特色(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教师小结:葡萄、明珠和自我之间关系,是“迁想妙得”在艺术创作理念中的体现。鸟是人格化了的鸟,是画家的自我“迁想”。
(三)、课堂练习
●小组合作探究:下面三幅有关马的中国画作品分别作于不同的时期,但都寄寓了画家的心志。请仔细观察作品,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中国画尝试从色彩、构图、笔法、形式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方面以表格的形式来分析与比较三幅作品中马的异同。

作品
色彩
构图
笔法
形式
社会环境
创作意图
二马图
 
 
 
 
 
 
骏骨图 
 
 
 
 
 
 
奔马
 
 
 
 
 
 
●图片欣赏 中国画艺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课堂总结
中国画艺术与我们的人生有何关系?

陶冶情操,提高审美修养;画面具有生命,给以想象空间,给我们带来了有滋有味的生活;像一面镜子,映射了我们对人生的态度;美化生活,提高生活品位。…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洛阳高级中学信息组
    制作: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阳光路 邮编:213004